新華網報道:據開卷圖書市場調查顯示,2011年全國書店圖書零售市場整體碼洋規模同比增長5.95%,而少兒圖書的增幅遠超平均值,達到11.6%,是銷售增速最快的板塊,成為拉動圖書市場上行的主力軍。兒童文學專家指出,在市場繁榮的背后,少兒類圖書仍有不少隱憂。
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王泉根指出,面對快速發展的兒童文學市場,我國兒童文學內容同質化、跟風出版現象嚴重,原創動力不足等問題日益凸顯。中國目前已成為兒童文學出版大國,擁有3億多青少年閱讀群體,但孩子們的閱讀選擇仍以“老面孔”居多,在本土原創作品中,還沒有出現《哈利·波特》一樣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少兒讀物。他將中國兒童圖書出版的現狀概括為“三多一少”:出版社多,作家多,作品多,精品少。
接力出版社總編輯白冰認為,“原創力度不足已經成為制約我國少兒圖書數字化進程的瓶頸?,F在國內少兒圖書缺少原創,新人新作還不多。出版業未來還應重視新作家的發掘,多出原創精品。即使到了數字時代,‘內容為王’也不會過時?!?/p>
兒童圖畫書:仍是引進版的天下
《中國文化報》報道:目前的圖畫書市場,引進圖畫書和國內原創的比例嚴重失衡。對于國內出版社而言,引進圖畫書是現成的,運作周期較短。而原創圖畫書,需要從尋找故事的種子開始做起,這個周期相對較長。
“現在的兒童圖畫書市場絕對是引進版的天下,約占90%。”明天出版社副總編輯劉蕾說,“長期以來,很多出版社都不愿意做原創,認為吃力不討好。但這兩年情況好多了,大家意識到做圖畫書不能只顧賺錢,還要提高本土原創的水準?!?/p>
國家圖書館少兒館館長王志庚認為,國內缺乏經典的圖畫書,多數是從國外引進,學術界也在反思,是讓我們的孩子喝牛奶吃面包長大呢?還是吃饅頭喝粥長大呢?王志庚說,近幾年,國內圖畫書發展很快,每年都有三四千種新品,但是僅從形式設計、出版印刷工藝上與國外相比,也仍有欠缺。
從內容方面看,國內圖畫書原創成分少、模仿痕跡多。“圖畫書不能總是三字經、司馬光、烏鴉喝水,應該創新內容。其實有很多東西都可以反映到圖畫書中,比如環境、糧食問題以及關愛朋友、分享快樂等話題?!?/p>
出書門檻降低作者多自費出版 專家稱應維護權威
《解放日報》報道:曾經讓普通百姓覺得“神圣”而“遙不可及”的圖書出版,如今,隨著出版形式多樣化而放低了身段,讓越來越多的普通百姓圓了“出書夢”。但同時,出版的低門檻和出書的多渠道,也使圖書的功能多了一些功利色彩。對此,上海文藝出版社總編輯郟宗培表示,出書越來越容易,雖然這對愛書人有利,但也使圖書出版變了味。
著名作家葉辛認為,出版的低門檻讓出書變得功利:“作協每年都會收到不少人帶著這些定制的或自費出版的書申請加入作協。一些人并非真正熱愛文學,只是低門檻的出版形式為他們提供了出書的機會?!?/p>
針對當下的功利出書現象,郟宗培提出:“如果按需出版的圖書僅僅作為出書人的自娛自樂,不流入市場,并無大礙。但若將其作為成名‘敲門磚’或要進入市場銷售,就會影響到圖書的權威性,影響到圖書承載的傳承文化的功能。將出書作為成名的手段,最終會損害我們的文化,這個代價是我們不能承受的?!彼ㄗh,圖書公司不能為賺錢而忽略對書稿的內容和質量的把關。出版社既是圖書的出版單位,也是圖書的把關人。出版社必須嚴格把好圖書質量關,拒絕低質量的功利化出版,同時也要提高自費出版門檻,維護圖書的權威性。
非法出版教輔何以橫行多年?
新華網報道:有著20多年歷史、所獲榮譽無數的《英語周報》,近來卻被媒體曝光是橫行江湖多年的非法出版教輔,實在令人大跌眼鏡。其用一種刊號出刊上百個版本的規模,不但令業內人士咋舌,更激起社會公眾關于知名刊物竟也如此違法的驚詫。
教輔類報紙違法出版,其實并非僅《英語周報》一家。據業界資深人士估計,全國目前共有近100家非法教輔類報紙,其中英語類非法教輔報紙約40多家,語文、數學非法教輔類報紙各約20多家。有的每期非法出版發行量均超過百萬份,遠遠超出刑法對非法經營罪規定的情節特別嚴重的5萬份標準。
這些非法教輔報刊出版,不僅是違反國家法規,更因其逃避監管而使得出版質量無法保證。為了追求最大的經濟效益,高強度、快節奏出版發行幾乎成為非法教輔報紙的共性。其不斷出現的錯誤也令學生難以忍受。此外,成本的低廉以及高比例的回扣,讓一些教師成為兼職的發行代理人,侵害了學生的利益,惡化了教學的整體環境。
對于這種亂象,有關部門該認真管管,該查處的查處,該打擊的打擊,盡早還教輔市場一個健康有序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