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參考》:圍繞“過云樓”藏書的競購已成為公眾文化事件,你們對北大的行動事先是否有思想準備?
陳海燕:事先完全不知情,感到非常突然。參與競拍要做大量前期調研論證工作,團隊付出了許多辛苦,而且要承擔很大的責任風險,因為前無參照,難以證明競價的合理性。表面看起來是圍繞“過云樓”藏書拍賣標的的“國寶之爭”,但鳳凰集團力爭不是因為國寶很值錢,而是作為國有骨干文化企業(yè),勇于承擔力所能及的社會責任。我想北大也不希望給公眾一個“奪寶”的印象,一定也是出于社會責任感。在教育經費普遍不寬裕的情況下,一個教育機構花巨資收購文物,是需要很大決心的。所以,北大就此表現出的強烈社會責任感是令人欽佩的。雙方的初衷是一致的,心靈是相通的。因此,我們已主動派兩位領導班子成員去北大拜訪、溝通。
《出版參考》:北大收購“過云樓”藏書可以用于學術研究,而鳳凰集團為何要如此積極地參與古籍競購?
陳海燕:鳳凰集團是業(yè)內和文博界公認的古籍出版的重要機構,從未停止過對古籍的整理、發(fā)掘、出版和學術研究,有很強的專業(yè)團隊和專業(yè)出版社,聯系著包括北大學者在內的全國眾多文博專家。曾完成《中華大典·文學典》(5500萬字)、《全元文》(3000萬字)、《中國地方志集成》(1500冊)、《京劇歷史文獻全編》、《冊府元龜》等一批重大古籍文獻出版工程,現正在實施的文化傳承學術工程就有多項。集團每年都給予古籍出版大額專項補貼,而且歷年來我們已經積累了許多古籍善本。
眾所周知,國內不少文博單位所藏古籍,因條件所限,連專家都難得一覽,這讓我們出版人羨慕而唏噓。一所校內圖書館和一個有規(guī)模、有資金保障的專業(yè)出版機構,哪個受眾更多?答案是不言自明的。
《出版參考》:據悉,競購“過云樓”藏書得到了江蘇省政府的支持,也看到網民一片熱議,可以說官方和民間高度一致。為什么江蘇人對一批古書如此期盼?
陳海燕:江蘇有著深厚歷史底蘊和文化淵源,自古崇文愛書。“過云樓”歷經滄桑磨難,凝聚著江蘇文化人的情感,對“過云樓”的關注體現了江蘇兒女的文化情結。畢竟“過云樓”藏書的大部分已在江蘇,現在競購的是散失民間的部分。如果《富春山居圖》隔海相望是歷史的余憾,何必要人為地讓“過云樓”藏書南北分居?完璧歸蘇,于整體學術研究有利,于出版再利用有利,于中華文化的展示有利,于建設文化強省有利。
《出版參考》:北京市文物局專門下發(fā)了紅頭文件,據此,北大是完全有理由優(yōu)先受讓的。
陳海燕:文物保護立法的目的是使文物不致流散,能夠為中國公眾受用。我們競得“過云樓”標的,保護與傳承的目的就可以實現了,完全符合立法精神。很顯然,在省政府支持下,這批藏書在江蘇的保管不會比任何機構差,而且會利用得更好。競購由鳳凰集團和國有文博單位南京圖書館共同實施,合情、合理、合法,所以我們志在必得。我相信,北京大學會信任江蘇的保管能力,最終會成全江蘇人民的美好意愿。成愿之日,我們和南圖也會邀請北大學者參與“過云樓”的學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