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村露重,茶韻悠悠
“茶以洞庭山之碧螺春為天下第一”,這是清代著名文人龔自珍的贊譽。碧螺春茶興於唐朝,明清遍及江南,尤以太湖東山鎮、金庭鎮最為著名。色翠、清香、味醇、形美的碧螺春茶,向來為名人雅士、文人騷客所垂青。作為蘇州土生土長的茶種,碧螺春從古至今都是蘇州本地人的“心尖尖”。每年的三四月,遍地的綠色開始萌動,太湖山水也換上了新顏,都市的人們收拾了行囊,向山野古村中去,尋覓太湖一風景最美的地方,尋覓令人心神俱醉的“嚇煞人香”。
位於縹緲峰下的涵村塢,山峰連連,茶園片片,路旁草長鶯飛,絲絳拂堤,人的心境自然變得開闊起來。涵村茶業碧螺春茶園基地在植被茂盛的山林之上,采茶姑娘們有序地忙碌著。園內茶樹與梅、桃、李等果木交錯,茶果枝椏相連,根脈相通,茶吸果香,花窨茶味,意趣盎然。涵村露重,茶韻悠悠,一旗一槍,栩栩如生,輕啜一口,那種無法言喻的深味細膩,絕對值得反復體驗。
蘇州涵村茶業有限公司是洞庭東西兩山碧螺春茶葉生產規模較大、銷量較多的企業之一,所生產的“古涵”牌碧螺春茶葉特別清香甘醇,已獲得國家有機食品認證,為江蘇省名牌產品,連續三屆獲“中茶杯”評比一等獎。
品味“衙角里”
步入衙角里碧螺春茶業股份合作社的大門,清新的茶香撲鼻而來,令人神清氣爽。一位衣著樸素、雙目有神的男子接待了我們,他就是合作社的董事長馬國良。“今年前期氣溫低,茶葉開采大大推遲了,清明后幾天的青葉,質量上絕對不低於清明前。”馬社長熱情地招呼我們坐下,并為每一位客人呈上了上好的碧螺春茶。滿身披毫的碧螺春紛紛揚揚飄落到杯中,綠云翻滾,芳香四溢。“茶葉生長有其特定的規律,好的青葉原料判定不能簡單地以時間為依據,而是要耐心等它長足,香味才能濃郁。”言語間,熱水已注到七分滿,留下三分裝情。
衙角里一面靠山,三面環水,氣候溫和,風調雨順,方圓10里無污染源,是一個天然的生態農業村。由於自然和地理環境的特殊,這里的碧螺春產茶早、芽葉小、質量好。名茶“衙角里”榮獲第六屆“中茶杯”全國名優綠茶優質獎、蘇州市名牌產品、國家無公害農產品、十大碧螺春茶生產基地、十大品牌企業等諸多榮譽。
聞香識好茶,頭一口過后,鮮爽宜人,如嘗玄玉之膏,云華之液。再啜之下,分明感到茶湯更綠、滋味更醇,漸漸舌本回甘,滿口生津。三品如醍醐灌頂,嘴里的已不再是茶,而是太湖春天的無盡香氣,洞庭山的盎然生機,閱盡風景后的百般滋味。
詠萌一葉藏世界
傍晚時分,天公作美,景致如畫。粉墻黑瓦間翠竹依依,曲徑通幽處繁花點點,每一個細節都美不勝收……來不及感嘆,就被一家古色古香的店鋪引開了注意力,大廳幽雅寬敞,茶座玲瓏芳香,花窗、掛落、竹片精巧細致,移步細看,墻上懸掛著第六屆“中茶杯”名優茶一等獎、2005年洞庭山碧螺春品牌賽金獎、江蘇名牌產品證書、中國茶葉博物館?館藏標準名茶、江蘇省質量信用產品等各類榮譽獎狀和品牌證書,令人倍感驚訝。抬頭一看,“洞庭山詠萌茶”幾個大字映入眼簾,原來這里就是大名鼎鼎的西山碧螺春茶廠專賣店。
提到詠萌茶,就不能不提它的創始人——西山碧螺春茶廠法人代表、洞庭山碧螺春茶葉協會副會長、炒茶大師周永明。周永明出生在洞庭西山衙角里村的種茶世家,從1986年開始就經營地方土特產,以碧螺春為主,花果為輔,蘇州、無錫都是他的腳邊路。
2000年,周永明來注冊了“詠萌”牌商標,從茶園管理到采摘,更講究科學性,在炒制茶葉中更是注重產品質量。“炒茶分高溫殺青、熱揉成型、搓團顯毫、文火干燥四個步驟”,周永明向我們介紹了自己的炒茶經驗,“高溫殺青,一般在180度到200度,時間3-4分鐘;熱揉成型溫度在70-80度,時間12分鐘左右;搓團顯毫溫度控制在60度到70度,時間10-12分鐘;文火干燥溫度在55度到60度,時間10分鐘左右。”聽起來簡單,卻需要下極大的功夫,“手要柔軟,力量要輕、重、輕、重不停變化,力道完全是憑個人的手感”,他還親自制定了一整套種茶、采茶、揀剔和炒制的工藝技術要求,比如炒制碧螺春時“手不離茶、茶不離鍋”就有四道工藝流程,可謂“於細微處見真諦”。
“一葉香茗藏世界半壺清泉煮乾坤。”看著茶葉在杯中逐漸伸展,絲絲縷縷的茶香彌漫整個空間,心靈自覺地平靜了下來。一壺碧螺春,宛如一卷歷史書簡,蘇州人民的靈巧與精致、品味與性情都在此顯現。東西山里,一代又一代勤勞淳樸的種茶人用行動傳承、保護和弘揚著傳統手工炒制技藝,用無法言喻的執著演繹著一部部鮮活的芳香傳奇。歲月悠悠,茶香依舊,以茶論道,不同凡人。
夕陽西下,太湖一片蒼茫。剛剛結束的品茗之旅如同夢里一圈圈的漣漪,淡而心醉,謐而溫柔,如心與指尖相契卻不牽絆,此岸彼岸,如蜻蜓點水,卻開出芙蓉千朵。興之所至,將手伸出窗外,任憑余暉從指縫間漏過,落在斑駁的草地上,構成了一聲聲愛的吟唱。思緒再次飄離了回去,游走在青山綠水間,徜徉於馨香氤氳之中,驟然間,一切靜止,天地仿佛蛻變到了頂點,留下一部短暫卻又永恒的詩篇。春意盎然,茶香百里,快樂由心,不由一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