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工作歷來是我黨的光榮傳統和政治優勢,是堅定高校學生政治信仰、統一思想、凝聚人心和推動高校教學工作發展的有力武器。尤其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快速發展的時期,社會大環境,教學背景,人們的思想觀念都在發生著快速的轉變。不少高校中也出現了學生關系不和諧、價值觀、道德觀危機、金錢意識濃厚等一系列問題,因此,進一步強化高校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完善高等教育,促進高校內涵式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高校學生的差異性管理方法其實很早之前就提出了,以前的“因材施教”理念其實就是差異性管理的前身,差異性管理學生的方法以前應用的并不是很廣泛。但隨著高校擴招,學生數量激增,學生的性格也開始呈現出兩極分化的趨勢,一些學生個性比較強,難于管理,因此急需通過差異性的管理來改革高校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推動思想政治工作更加深入、有效的開展。本文擬對差異性管理方法在高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應用進行分析,旨在創新高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保障新時期高校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為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接班人打下堅實的基礎。
差異性管理方法在高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中實施的必要性
花園中生長的植物一般都會有很大差別,因為不同植物分別屬于不同的科屬,有著不同的生長形態,需要不同的栽培管理方式,生育期、對環境的要求各不相同,這種差異是必然的。高校學生與花園中的植物類似,他們分別來自不同的家庭,有著不同的教育背景與相去甚遠的成長經歷,擁有不同的興趣愛好,智商、情商各不相同,對未來的規劃也是千姿百態。面對著如此眾多方面的差別,我們沒有理由一定要讓學生們“一刀切”的去發展,而且一刀切的發展未必對學生成長有好處。比如,有的學生不希望考研,希望早早地進入社會參加工作,那如果輔導員的思想政治工作天天圍繞學生考研進行,那么效果肯定不理想;有的學生比較自卑,不習慣在大庭廣眾之下被輔導員過多的“關注”,而有的輔導員卻恰恰喜歡這樣,感覺這樣是對學生的關照,尤其是一些家庭貧困的學生,很多輔導員習慣在開班會的時候說某某同學家庭貧困,希望大家多幫助。雖然是好心,但好心卻辦了壞事,學生很自卑,不愿被別人知道家庭條件不好。類似的情況非常多,不同的學生心理、生理、認識、思想差別非常大,非常有必要采取差異性的思想政治工作方式。
當然,高校中學生思想政治工作開展方式的差異,不僅僅是為了尊重某些學生的特殊性格,或者簡單的是為了迎合一些學生心理需求,滿足他們被尊重的要求,而是以人為本開展高等教育學生管理工作的必然要求,是把以人為本的理念融入到高校教學管理中,推進高校內涵式發展的必由之路。關于以人為本理念在高校學生管理中應用的理論基礎,胡錦濤總書記很早就提出了,他強調指出,思想政治工作說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因此必須堅持“以人為本”。而“以人為本”應用到高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中,就必須要求我們認真地、系統地了解每一個學生,尊重不同學生之間的差異,因人施教,解決不同學生的實際需求,這樣才能努力把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培養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新人目。反之,如果我們不能認真地踐行“以人為本”的理念,對每個學生充分的尊重,不僅影響到這個學生本身,而且還會把這種思想帶到他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去,甚至也會使其不尊重他人的生活習慣、工作習慣等,顯然,這對學生未來的發展十分不利。
二差異性管理方法在高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應用與創新
1創新輔導員自我思維方式,求同存異地開展思想政治工作
求同存異的思想,又被稱為最大公約數戰術。人們只有找到事物的共同之處,才能有利于認識矛盾,解決沖突。無論人們的想法相距多么遙遠,總是能夠找到共同性。有了共性,就有了建立溝通橋梁的支點。在以往的學生思想政治工作中,很多輔導員都認為一些學生個性太強,有些想法很難理解,于是無論這個學生說什么、做什么他都不能接受。其實,學生的成長背景做輔導員的很難詳細的了解,一些特殊的想法和習慣很可能是過去某些特殊的生活經歷所致,這不是一天兩天能改正的,而輔導員越是不理解,學生就越會感覺孤單,越要我行我素,就越會難于管理。相反,如果輔導員首先從自我做起,認同學生的這些特殊的思考方式和生活、學習習慣,然后再慢慢地接近這個學生,從頭至尾的詳細了解這個學生的成長經歷、生活背景,深入挖掘他一些思想個性的形成原因。這樣一方面學生愿意與輔導員做知心的朋友,愿意說心里話,同時輔導員了解了事因,也就能找出解決問題的相應措施,或是因勢利導,或是勸其懸崖勒馬等,慢慢的學生的問題解決了,師生關系靠近了。彼此心近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才能順理成章,還會讓學生感覺到,輔導員很平易近人,大家再有心里話或者什么想法也愿意與輔導員溝通。正如中央電視臺走基層節目中說的那句話:“坐在同一條板凳上,才縮短了心與心的距離;住在農家的炕頭上,收獲的才不只是建議。我的腳下沾有多少泥土,我的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走近你、讀懂你、為了你、依靠你。”當然,學生不是農家,輔導員也不是記者,但大家心近了,從心底接受了,工作才更好開展,于是久而久之,全班、全專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都會獲得令人滿意的效果。
2瞄準教育背景的發展,與時俱進地開展思想政治工作
目前,在很多高校中,不少輔導員還用傳統的方式去管理學生,這顯然是不符合現階段高等教育背景的。以前學生少,學生的思想也簡單,社會競爭沒有那么激烈,輔導員的工作也好做。但新時期,大規模的高校擴招,使得學校學生的數量多了,競爭大了,學生的思想復雜了,如果思想政治工作方式還沒有創新,還抱著傳統的思想開展,勢必效果會不好。因此,我們需要與時俱進的抓住時代發展的潮流,及時地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根據他們的想法來開展思想政治工作,這種因勢利導的工作方式,遠比閉門造車,沿用傳統的方式管理有效得多。比如以前學生對就業不是很關心,因為就業不成問題,但現在學生們很關心未來的就業問題,那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可以圍繞就業展開,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與社會生產實踐結合起來,讓學生更多的了解社會、認識社會、接觸社會,提高學生的社會生存能力;又如,以前學生們感情問題比較少見,而現在感情問題成為新時期大學生面對的重要問題,甚至不少學生因為不能很好地處理感情問題而自殺。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可以圍繞如何正確處理大學生的情感問題開展,引導學生正確對待感情、科學理順感情與學習的關系。當然,不同年齡段、不同群體、不同學校的學生所關心的問題是不同的,輔導員可以先了解學生關心什么,哪些問題對他們最重要,然后再結合實際開展工作。把握教育背景的發展動態,與時俱進的開展思想政治工作是一種理念,對此,廣大學生工作者需要深入地理解,而不能單純地流于形式,跟著別的學校亦步亦趨,那是沒有意義的。
3創新了解學生的方式,因人而異地開展思想政治工作
開展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差異性管理,首先需要了解學生之間的具體差異在哪,才能進一步安排差異性的方式。了解學生的具體情況,尤其是擴招背景下,很多學校把原來的系合并擴建為學院,但輔導員的數量并沒有增加多少,因此輔導員了解學生面臨更大的困難。客觀地說,輔導員想深入地了解全體學生的情況,絕對是一個很復雜的過程,難度很大,因此我們講輔導員要講究方式方法,才能深入了解學生的情況,進而有針對性地開展思想教育工作。其實,輔導員了解學生的方式有很多,傳統的調查問卷、集體座談、個別聊天、輔導員一學生信箱,新的方式比如建立班級QQ群、BBS、短信平臺、公共E-mail郵箱,甚至學生可以結合自己的專業建立班級主頁。通過這些方式,使學生可以深入地與輔導員交流感情,尤其在虛擬的網絡中,學生會更加真實地吐露自己的想法。如果學生不想讓輔導員知道自己是誰,還可以采取匿名交流的方式,這樣學生會更加沒有壓力。當教師深入了解了學生的情況之后,可以把學生分類,比如學習問題的,感情問題的,家庭問題的,性格問題的,心理問題的等等,然后教師在依據這些分類,有針對性的集中,個別的開展思想政治工作。實踐表明,通過這種差異性調查,分層開展教育的方式,既比個別開展工作的效率高,又比傳統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效果好,非常值得推廣。
總之,在新形勢下,高校擴招、高校改革及高等教育模式和教育理念的轉變給高校教學環境帶來了很多新的變化,使新時期大學生的發展出現了新趨勢和新特點。這些發展趨勢和特點使得新時期高校輔導工作面臨著越來越多的新問題,尤其是學生個體之間的差異越來越大,個性越來越鮮明,導致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越來越不適用。因此,差異性管理方法在高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應用已經成為新時期高等教育發展的客觀要求,而且必將越來越重要地擺在我們的面前。因此,做為高等教育中學生管理工作崗位的教師來說,通過科學的創新學生思想政治工作開展方式,完善開展途徑,豐富開展思想,使差異性的學生管理方式真正深入到日常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各個環節中。力求通過不斷的創新,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做到一人一方、一人一策,如對開朗的學生講問題可以開門見山,對自卑的學生要注意措辭,對脾氣倔的學生要以柔克剛,對性格內向的學生要循序漸進,而對思想固執的學生要增加溝通交流等等
參考文獻
[1]丁懷軍.企業思想政治工作芻議[J].淮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10(3).
[2]陳奎慶.差異化管理導入高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探索[J]_中國經貿導刊,2009(23).
[3]劉甚秋.對新時期高校輔導員所面臨新問題的思考[J]品牌(理論版),2011(4).
[4]王望崢,陳幗青.新時期高校輔導員工作的心得與思考[J]_青年文學家,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