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踐教學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是引導學生結合實際以便更好地感悟、理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并能夠運用這些理論成果來分析、解決現實問題的特殊教學方式。長期以來,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普遍存在著實踐環節薄弱甚至缺失的現象,成為影響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效性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深入研究和分析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踐環節中存在的問題,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長效機制,突破傳統的“以課堂為中心,以教材為中心,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對于推動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和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準確把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內涵
實踐教學是與理論教學相對應的一個概念,是除理論教學之外,學生走出課堂,直接動手、動腦參與的并且與課程內容相聯系的社會實踐活動,它著重強調的是學生主動參與并且由教師主導的教學活動。把握和判定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踐教學的課程標準,主要不是教學場所是否“在社會”。而是教學內容是否“在社會”,即是否富含“社會實踐性內涵”。
這個概念包括四個層次的含義:一是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踐教學是在課堂理論教學之外的教學活動,它既可以在課堂上進行,也可以在課堂外進行;二是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活動必須是與課程內容有關的,但又不是課程的基本內容,它可以加深對課堂理論知識的理解,但更重要的在于拓展學生的知識面,豐富教學的內容,培養學生的素質和能力;三是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必須是教師主導的教學活動;四是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必須體現學生的主動參與性。
實踐教學首先是強調教師主導下的學生主動參與,使學生在親身體驗和身體力行中加深對所學理論的理解和把握,進而逐步實現從思想、政治、道德認識到行為的轉化。其次,實踐教學側重理論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強調主體能力的鍛煉和優化。第三,實踐教學以體驗感受為依據,側重過程評價。需要指出的是,實踐教學雖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仍然要以理論教學為主,實踐教學只是理論教學的輔助環節和手段。如果把實踐教學僅僅定位在社會實踐上,不僅限制了實踐教學的內涵和外延,同時也限制了學生通過其他方式參與教育教學的途徑。實踐教學有大實踐和小實踐之分。大實踐是區別于傳統的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教學的一種教學模式,也就是所謂的“走出去”以社會為課堂的社會實踐,其形式包括參觀訪問、社會考察、社會調研以及社區服務等。小實踐是指除了理論教學之外的所有與實踐相關的課堂教學方式,也就是通常所說的課堂實踐教學,其形式包括課堂討論、觀看視頻資料、閱讀實踐等。
二了解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意義
現階段思想政治理論課主要是一些具有普遍性的內容,因為內容的普遍性和概括性,導致教材在一定程度上可能遠離了學生的具體的實際生活,造成教學內容與社會現實之間的巨大落差,使思想政治理論課很難科學解答學生思想中的各種困惑。與相對穩定的教學內容相比,現實是復雜的、多變的,甚至有時候與教學內容是矛盾的。由于課時有限,以至于有時教師只是在按部就班地講授教材內容,而忽略或回避學生關心或者困惑的現實問題。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教育是理想的,而社會教育是現實的;課堂教育是正向的,而有時社會教育則是逆向的。這種社會教育和課堂教育的差異,給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教學帶來難度。精彩的、成功的、負責任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必須回應社會中的現實問題,以豐富和深化教學內容,增強教學的說服力和針對性。
實踐教學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效果的重要形式,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不但可使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內容逐漸得到深化,而且可使教學效果不斷得到強化。實踐證明,實踐教學可在理論與實踐之間、學校與社會、教師與學生之間架起橋梁,可以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現實感,變灌輸式為啟發式、變被動接受為主動求索。因此,思想政治理論課必須開展實踐教學,以提高教學質量,從而更好地完成所擔負的責任。
三創造多種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形式
按照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內涵,其實踐教學形式應包括社會實踐、課堂實踐、科研實踐三種最基本、最主要的形式。其中,社會實踐貼近社會生活,課堂實踐方便學生參與,科研實踐訓練學生運用理論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三者相互補充、相互促進,共同構成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大系統。創造多種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形式是克服局限的根本途徑。
長期以來,實踐教學一直被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有所忽視,但這一實踐教學形式在時空選擇的靈活性上、與課程內容緊密結合上以及教師的跟蹤指導上都優于其它教學形式。從本質上講,思想政治理論課更適合于實行實踐教學??偨Y起來,實踐教學的形式最基本、最常用的有以下幾種:
1討論
討論是實踐教學最常用的一種形式,它有益于調動學生動腦思考、主動表達,還不受參與人數和時間的限制。
2基地教育
基地教育是利用地方教育資源優勢,建立校外德育教育基地,組織學生到基地參觀學習并在現場接受思想政治理論教育。這是一種基于認識與感受的實踐教學環節
3案例教學
案例教學指的是圍繞一定的教學目的,把社會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引入課堂,提供高度仿真的情境,引導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的理論知識來思考、研究、分析這些案例,獨立作出判斷和決策,從而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一種教學方法。
4閱讀實踐
閱讀實踐指的是依據采用讀書講課研討和運用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教學的教育理念和教改精神,通過引導學生讀書進而實現幫助學生理解和深化理論知識的過程,是一種理解與思考性的實踐教學環節
5校園文化
校園文化是一種具有時代特點的群體文化活動,是學校長期形成的并為師生所廣泛認同的校園精神以及培養這種精神所需文化環境的總和。它以課外活動為主要內容,以文化的多學科多領域的廣泛交流及特有的生活節奏為基本形態,具有價值導向性。
6研究實踐
研究實踐是指學生將所學理論知識用于實際問題分析的一種實踐方法,它表現為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以完成實際課題為動力,經歷搜集資料、分析歸納、提煉觀點、撰寫論文或者調查報告或者研究可行性討論報告等的一種實踐過程。
以上幾種的實踐教學體現了實踐教學形式的多樣性,反映了教育功能的層次性,顯示了教學效果的多重性。正是這種多形式多類型的教學活動形成了針對性強、功能互補的實踐教學體系,使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效果不斷得到強化。
參考文獻
[1]教育部社會科學研究與思想政治工作工作司.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探索與思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邱偉光,張耀燦思想敢治教育學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杜1999.
[3]陳麗明.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思考[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0(2)
[4]吳殿華.對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思考[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5).
[5]劉世華,吳紹禹.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認識局限及對策論析[J].教學與研究,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