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的假日之多令人驚訝。除了每周5天的工作制所帶來的全年的104天休息外,每人每年還有帶薪休假30-40天,再加上法定節假日,如新年、“五一”勞動節、圣誕節、復活節、升天節、降靈節等宗教節日,總共加在一起超過150天。真是悠閑得令人羨慕。
“假日神圣不可侵犯”
對今天的歐洲人來說,假日已成為神圣不可侵犯的權益。休假期間,你走進歐洲某個國家的某座城市,會有一種不真實感:街上沒有行人,也幾乎看不到警察,商店四門緊閉,整個城市一派蕭然,安靜得讓人有點恐懼。
假日的歐洲人都干什么去了?當然是實實在在地到一個地方去休息了。
在我們從阿姆斯特丹去海牙市的那天早晨,車一出阿姆斯特丹市區,就看到一路兩側的塘沿湖邊坐滿了數不清的垂釣者,男女老少悠然地懸起桿子等待魚兒上鉤。當地陪同人員說,歐洲人對垂釣有特別的偏好,全歐加入垂釣協會的人估計在一億人以上!
海灘是歐洲人假日生活的又一逍遙之地。不論春夏秋冬,只要有太陽,歐洲內陸的人們都要駕車去海濱城市享受日光浴,出發時絕不會忘記帶兩位伙伴——隨身聽和狗。他們來到海邊,把衣服脫個精光,然后戴上太陽鏡,開了隨身聽,往沙灘上一躺,靜靜地享受陽光、沙灘、海風和藍天。歐洲人鐘情陽光浴,不僅僅為了享受,據說也有美膚的目的,所以即使是冬天他們也會在有太陽的日子去海灘。
歐洲自行車市場很看好,緣由是自行車在歐洲被賦予了新的功能。在歐洲人眼里,自行車并不是交通工具而是一種最為靈活的健身器。很多人喜歡騎著自行車到鄰國旅游。約上同事或者家人騎自行車出游,對歐洲人來說是很快樂的事。車一上路,人的情緒就亢奮起來,一邊瘋狂地蹬車,一邊歇斯底里吼著我們聽不懂的歌。
“最光榮的事業乃是生活的寫意”
歐洲人的夜生活與中國人大不相同。在中國男人喜歡泡卡拉OK和麻將桌,女人則熱衷逛夜市或看電視。而歐洲人以其固有的矜持忠于他們的音樂和戲劇、酒文化和咖啡文化,他們的夜生活常常是在劇院、酒吧和咖啡館里度過。
“休假,使雜務中斷,使焦灼凝凍,使肢體回歸,使親倫重現。”歐洲人看重休閑,并非自現代人始,據說凱撒大帝與亞歷山大大帝在戰事最繁忙的時候,仍然充分享受自然的、正當的生活樂趣。他們認為,享受生活樂趣是自己正常的活動,而戰事才是非常的活動。文藝復興時期法國著名思想家蒙田認為:“我們的責任是使我們的舉止井然有序,而不是去打仗、去擴張領地。我們最豪邁、最光榮的事業乃是生活的寫意,諸如執政、致富、建造產業之類的事情,充其量也只不過是這一事業的點綴和從屬品。”
這種生活觀念對歐洲人的影響是廣泛的、深刻的,也是永久的,并從此形成了一種休閑文化。這種文化不僅優化了歐洲人的生活方式,而且也改變了人們對生命對自然的態度。
古希臘哲人亞里士多德說,科學與哲學來自閑暇。這恰好從一個側面揭示了歐洲文明的形成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