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18日,Facebook創下了科技股IPO的歷史紀錄:融資總額達到160億美元,總市值超過1040億美元。
3天后,又一項新的紀錄被刷新——Facebook創下了近5年來美國股市IPO跌幅之最,累計達到18.4%。
科技界嘩然。
事實上,除去全球整體經濟和投行操作技術的因素,Facebook股價的“跳水表演”并非是無跡可尋——這是一家擁有9億用戶的偉大公司,但現在,它還稱不上無懈可擊。
單薄的商業模式
Facebook提交的IPO招股書顯示,其2011年的總營收為37.11億美元,其中廣告營收的比例達到了31.54億美元,占比達到了85%。
但是,另一組數據則就不那么令人高興了——2010年Facebook的營收增長了154%,2011年降為88%;相應的廣告營收增幅則從2010的146%跌落到2011年的69%。與用戶數量的快速增長相反,Facebook在廣告營收方面的增速似乎過早地出現了放緩趨勢。
從整體上看,Facebook主要依賴于在網頁上投放顯示廣告,然后利用社交關系鏈進行傳播的模式。銷售人員在這一環節中起著重要的作用,相比較谷歌成熟的自動化廣告網絡體系,效率和轉化率都比較低下。就在其上市前,通用電氣以“效果不佳”為由撤銷了1000萬美元的Facebook廣告投放計劃。
更糟的是,Facebook在探索其他商業模式時,幾乎束手無策。Facebook在招股書中承認,由于通過移動設備登錄Facebook的用戶越來越多,2012年第一季度網站的廣告營收已經出現下滑,目前移動廣告尚未帶來有效營收。
扎克伯格的反擊
毫無疑問,Facebook締造者馬克·扎克伯格絕不會放任Facebook的股價持續跳水——事實上,他已經展開行動。
首先,扎克伯格成就了圖片社交應用Instagram的“13人10億美元神話”。這一步棋更多地是被看作“遏制潛在競爭對手”——當初正是因為拒絕了雅虎的收購,才有了今天的Facebook。雖然收購Instagram的過程看上去有些“兒戲”,但扎克伯格應該也很明白,不能“因小失大”,成為現在的雅虎。
第二步棋出現在IPO當日,Facebook以8000萬美元的價格收購了移動社交禮物贈送應用——Karma。需要注意的是,通過Karma送出的并不是虛擬禮物,而都是像香檳這樣的真實物品。除了繼續彌補移動端的短板,這也是Facebook在社交電子商務領域的一次嘗試。畢竟,基于大流量的互聯網通用平臺,最主要的盈利方式除了廣告,就是電子商務端的分銷。如果能在此領域有所收獲,Karma的意義對于Facebook而言,將比Instagram更加重要。
最新的策略是兩則還未經過官方確認的傳言:收購老牌瀏覽器廠商Opera以及開發移動OS(操作系統)。扎克伯格曾經表達過這樣的憂慮——“我不想讓Facebook淪為移動終端上的一個應用。”而這兩招棋都能化解他的擔心——平臺流量端口的前移。
移動瀏覽器的地位正在逐漸強化,成為移動終端上不可忽視的“亞平臺”。盡管近年來Opera的風頭不及依托巨頭的Safari和Chrome,但不能否認,當今瀏覽器上的眾多技術以及產品創新,都起源于這一挪威廠商,其實力不可小覷。如能收購成功,除了能將流量進一步導向自身平臺,Facebook還有機會突破技術瓶頸,獲得在移動瀏覽器上投放顯示廣告的能力,增加收入。這對于在移動端缺乏類似iAd、Admob廣告平臺的Facebook來說,非常重要。
很難想像Facebook會去開發移動OS,即使是亞馬遜這樣的Android定制化系統。因為當前傳統的手機OS市場已經不是一個增量市場,iOS、Android、Windows Phone的存在已經讓這里擁擠不堪。
因此,更為穩妥的方式是主攻Opera。鑒于Opera擁有自身的應用開發社區,再加上Facebook的應用多數仍然是基于Web平臺開發,扎克伯格完全可以圍繞瀏覽器來催熟移動端的布局,也能免去開發OS甚至硬件的巨大成本。
更進一步說,一旦時機成熟,HTML5和Web API標準統一,瀏覽器將能夠脫離移動OS成為完全獨立的存在。Facebook將有機會打造一種與當前主流形態完全不同的移動生態體系,并籍此大量獲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