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位于上海浦東軟件園區的上海浦東軟件園匯智軟件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浦軟匯智)在軟件園區內頗有知名度,不僅源于其推出的“浦軟匯智云”是業內首個全業務IT服務公有云——該項目在2011年被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評為上海市云計算應用示范項目,同時還因為它并沒有像很多軟件園那樣選擇現存的云平臺,而是獨立搭建了自有云平臺。
在近期舉行的第四屆云計算大會上,《計算機世界》報記者在浦軟匯智的展臺前采訪了“浦軟匯智云”的主要策劃者之一、浦軟匯智市場總監丁勇吉,他向記者分享了浦軟匯智云業務的成長經歷,以及他在該業務實施、拓展過程中的個人體會。
自建云平臺
掌控業務擴張
作為上海浦東軟件園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全資子公司,浦軟匯智最初的業務并未涉及云服務,而是以軟件設計開發和系統集成類業務為主。隨著云計算風潮掀起,浦軟匯智看到了云計算的市場前景,及它將給園區里的科技企業創造更好的創新條件的前景,所以才決定將云計算作為自己的主營業務,并從2010年轉行進入該領域。
丁勇吉告訴記者,浦東軟件園區現有650多家入駐企業,其中大多數企業都在從事軟件研發、電子商務、軟件外包業務。這些企業大都有一些共同特點即:以軟件實力作為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普遍有軟件研發、測試的需求;初創企業業務變化快,希望IT系統靈活地適應業務變化;通過互聯網進行交付,對云計算技術有迫切需求。
浦軟匯智在滿足這些需求的同時還承載了浦東軟件園更大的愿望:實現園區內企業的轉型。“但浦軟匯智的目標并不僅僅局限于為園區企業服務。浦東軟件園非常看好云計算的發展前景。因此,我們希望做大云服務產業,為更多園區外的企業服務。實際上,我們已經在為一些園區外的企業提供云服務了。”丁勇吉表示。
正是源于浦軟匯智的這一愿景,使其不惜投入6000多萬元來建設云平臺,而且力主自己獨立建設,沒有直接選用現存的云平臺。“只有基于自己的技術實力來搭建的云平臺,我們才有充分的掌控能力,才能應對未來云計算業務不斷擴張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自助可控是我們建設云平臺的基本原則。”丁勇吉說。
園區云
打造特色服務
目前,浦軟匯智已能提供全業務的IT公有云服務,包括IaaS(基礎設施服務),即提供虛擬主機、數據計算、數據存儲等彈性云計算服務;PaaS(平臺即服務),如提供軟件開發和測試云、桌面云等云服務;以及SaaS平臺建設,即為企業內部的應用產品(如企業社交網絡)或服務實現SaaS化。
面對市場上的各種云服務,浦軟匯智如何體現自己的特色,贏得市場機會?對此,丁勇吉表示,浦軟匯智提供的云服務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具有鮮明的軟件園區特色。
“我們位于軟件園區,我們了解軟件園區的工作流程,也了解園區企業的需求。更為重要的是,我們能夠把園區企業的IT環境和園區的地理空間、生活、通訊服務有效整合,從而為園區企業提供具有針對性的云服務。”丁勇吉說,正是由于擁有園區特色,浦軟匯智的云業務已經進入500多家園區企業。而其中最受歡迎的是基礎設施服務層次,包括數據庫、防火墻、服務加速等服務,這也基本符合當前中國云計算市場的整體發展狀態。為了拓展“浦軟匯智云”,浦軟匯智也做了大量的基礎性工作,包括園區的光纖網絡鋪設等,而母公司上海浦東軟件園股份有限公司也給予了大力支持。
“上海浦東軟件園股份有限公司為園區內使用云服務的企業實施了房租優惠政策,其中最高可補貼70%的房租。”丁勇吉介紹說。
他坦言,在浦軟匯智云平臺建設和提供云服務的過程中,挑戰也是很明顯的。云平臺建設過程中面臨的技術難題、網絡帶寬的成本壓力——成本占比甚至超過20%,對于還處于前期投入過程中的浦軟匯智云而言,困難可想而知。
談到未來,丁勇吉表示,云計算仍處于探索之中,作為國家的一項戰略性新興產業,還需要政府給予更多的支持。如果政府能夠出臺相應的規范和標準,對提供云服務的企業或者云服務進行資質或安全方面的認證,就能提高廠商的公信力,這樣用戶在訂閱云服務時就降低了對安全和服務的擔心。另外,產業鏈的整合和廠商之間的技術合作也是丁勇吉非常關心的問題。
“浦軟匯智的定位是一個云平臺提供商和SaaS服務供應商,我們希望同更多有實力的技術供應商進行合作,共同建設一個更為高效和安全云平臺,同時也希望更多優秀的SaaS服務商將自己的服務部署到我們平臺上。這樣我們就可以為客戶提供更多的選擇,為企業的成長提供更多的支持和服務。”丁勇吉說。
配合浦東軟件園區的整體發展計劃,為園區企業提供更好的服務是我們建設云平臺、提供云服務的初衷。
——上海浦東軟件園匯智軟件發展有限公司市場總監丁勇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