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2月2日,Facebook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正式遞交了IPO申請,計劃融資50億美元,股票代碼確定為FB。
“我們早晨醒來后的第一個目標不是賺錢,但是我們知道,完成我們最好使命的方式是打造最強大和最有價值的公司。”在提交IPO文件的當天,Facebook創始人兼CEO馬克·扎克伯格在關于IPO的公開信中用非常官方的口吻強調,上市“不是為了賺錢,而是為了開發更好的服務”。
盡管如此,Facebook仍然被估值近千億美元。市場似乎深信Facebook的造富能力將遠遠超過2004年以230億美元估值上市、融資19億美元的互聯網巨頭Google。而全球最大社交網站終于進入公開募股程序,也讓整個IT業界興奮不已,特別是同時受到追捧和詬病的SNS——金光閃閃的Facebook在人們眼中儼然成了社交網站從“寒冬”中復蘇的標志。
千億美元估值
顛覆互聯網產業
根據Facebook當地時間2月1日上午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的招股說明書顯示,目前Facebook每月的活躍用戶數為8.45億,每天的分享和評論數達27億,每天有2.5億張照片上傳至Facebook,而整體用戶之間已經形成了1000億組關系。基于此,Facebook在近3年收入激增,2011年的年收入已經達到40億美元。
正是出于這些數字,Facebook被市場估值750億~1000億美元。而這不僅帶動了中國在美上市的SNS概念股新浪和人人分別上漲12.13%和27%,也掀起了國際投資界的爭奪戰,摩根士丹利和高盛甚至為爭當Facebook IPO承銷商,史無前例地將傭金比例降低至1%。
易觀資本分析師劉冠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Facebook讓人與人之間直接的交流溝通成為可能,因而獲得迅速發展。而“它沒有嚷著要成為下一個谷歌或打敗亞馬遜之類的話,卻堅持自己的模式和定位,成為讓谷歌畏懼的競爭對手。雖然現在谷歌推出自己的社交網絡Google+,卻為時已晚,它已不能撼動Facebook在社交網絡的地位了。”
對此,絕大多數分析人士認為,Facebook將給目前的互聯網格局帶來巨大沖擊,它將成為能夠與微軟、Google等傳統IT廠商并立的互聯網新巨頭。
不過,Facebook IPO也引發一些業內人士的擔憂。比如《Facebook效應》作者David Kirkpatrick就認為,Facebook不可能成為全球主要通信平臺,扎克伯格應該盡力推遲IPO。
另外,Marketwatch專欄作家John C. Dvorak也指出,Facebook的IPO可能會使廣告業重新評估自己的在線策略,而這將引發和2000年互聯網泡沫破裂影響相當的重大變化。
根據數據顯示,2011年Facebook的營收為37億美元,在線廣告是其主要的收入來源。對此,Dvorak表示,幾乎每隔幾年時間,在線廣告就會發生一些翻天覆地的變化,這會迫使廣告客戶們采取謹慎的態度做出相應的調整。
“這種狀況在2011年前后表現得特別明顯。一夜之間,幾乎所有人都開始抱怨:‘在線廣告效果非常糟糕。’”他寫道,在線廣告非常有用,但是在某一段時間中,它的效果并不明顯,而一些以在線廣告為主要收入來源的公司,可能就會被淘汰出局。
開拓中國市場
涉足移動終端
盡管扎克伯格有個華裔女友,并曾經高調訪華,但在Facebook的IPO申請文件中仍然顯示,公司在中國市場的滲透率幾乎為零。但Facebook同時強調,“中國仍是一個巨大的潛力市場,未來Facebook必須在市場份額較低的地區獲得更大的用戶基數。”
對此,Gabriel咨詢集團分析師Dan Olds表示,由于中國相對嚴格的管理政策和國內市場為數眾多的競爭者,Facebook要想進入中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想Facebook應該會尋求在整個亞洲的擴張,而不只是中國。”Olds說,但它目前似乎并沒有明確將如何切入中國市場。
而Moor Insights Strategy分析師Patrick Moorhead則看好Facebook進入中國。“中國擁有巨大的、尚未開發的資源和空間,是Facebook不可能錯過的市場。”他認為,中國和印度,將決定Facebook的未來。
然而,擴大在亞洲和中國的用戶基礎并不只是Facebook計劃的全部,根據SEC文件,Facebook還希望獲取移動終端用戶。目前Facebook的8.45億活躍用戶中,4.25億是通過移動設備訪問的,盡管數量巨大,但在這個智能手機和平板快速普及的時代,這個數字還遠遠不夠。
目前,Facebook已經開始在移動領域有所動作,比如進軍Foursquare領域,為用戶提供簽到并分享行蹤的服務。2月9日,Facebook在舊金山的Inside Social Apps 2012大會上公布了今年的社交游戲和移動應用路線圖,鼓勵開發者開發跨平臺社交應用。同時,英國移動支付和分析廠商Bango也宣布,已經與Facebook簽訂協議,為Facebook提供相關服務,雙方將聯手拓展移動支付服務。
“但這是它的巨大軟肋。”咨詢公司Altimeter Group的Susan Etlinger說,“通過移動設備使用社交媒體的趨勢非常明顯,而Facebook卻沒有明確的創收戰略,也尚未找到相應的解決方案。”
對此,Moorhead也指出,移動應用目前仍然是Facebook最大的軟肋。“我認為Facebook在移動領域已經很多次沒能擊中要害,而它現在似乎仍然沒有找準目標。”他說,比如,到目前為止,Facebook的手機客戶端速度非常慢,而且很不好用。
此外,Moorhead還認為,Facebook并沒有善用它所獨有的社交關系,“比如簽到分享餐廳,這就應該是Facebook做的事兒,畢竟真實的朋友的分享最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