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節期間網購業務量暴增,但另一邊卻是消費者的抱怨、投訴不斷,甚至怨聲載道,有“排山倒海”之勢。訂單付款后通知無貨、購買商品遲遲不發貨、貨物損壞丟失是常事,快遞公司頻頻“爆倉”,員工屢屢罷工,快遞也變成了“慢遞”甚至“不遞”。與日俱增的貨品配送壓力,正在使大小電商網站的發展受到嚴重限制。
因此,要持續推動國內電子商務不斷發展,應各盡所能、雙管齊下,綜合建設基礎物流平臺系統和與電子商務相配套的物流配送服務中心:即運用信息化技術手段,加強物流基礎設施現代化建設,加快物流中心的現代化、自動化、智能化;同時又量力而行,創建現代物流運作體系。
從業務入手
物流信息化是電子商務的必然要求,物流作業過程中許多運籌和決策,如庫存水平的確定、運輸(搬運)路徑的選擇、自動導向車的運行軌跡和作業控制、自動分揀機的運行、物流配送中心經營管理的決策支持等,都需要借助于信息化手段才能有效解決。
首先是要用信息化優化物流企業業務流程。只有根據業務流程設計的企業管理系統,才能提高電商業務信息處理效率,更好地實現信息集成,更好地適應組織機構變化。信息化能使企業有意識地審視現有業務流程的運作情況并發現其中的問題,通過取消一些不必要的活動環節并重新設計企業業務流程,在流程合理化和優化的基礎上再設計、改進相應的信息系統,從而充分挖掘信息系統的管理潛力,大大提高流程的營運效率。通過信息化改造,電商決策環節可減少2~3道,可由多級管理變成一級管理;通過前端數據庫優化,對相關資源文件和程序文件進行有效壓縮,可大為降低網絡負載,提高查詢、訂購、付款速度,全面提升電商服務水平。
其次是要大力推廣應用先進的物流管理技術。物流技術中綜合了許多現代信息化技術,如地理信息系統(GIS)、全球定位系統技術(GPS)、電子數據交換(EDI)、條形碼(Bar Code)、射頻識別(RFID)等,采用這些管理技術、條形碼技術和信息技術等,將大大提高物流的效率和效益,有效降低物流成本。
因地制宜
選擇物流模式
目前,電子商務企業所建立所擁有的物流體系模式大致分三種,即自建物流體系、自建物流+第三方物流、完全借助第三方物流。
自建物流配送中心
由于第三方物流企業(如申通、中通等快遞公司)大多為中小企業,經營管理不善而導致的服務質量低下、貨物配送滯后等現象屢見不鮮;此外,第三方物流企業代收電商貨款,導致賬期過長、電商難以及時回籠資金等問題,制約了電商的成長。
這迫使許多大型網商都選擇建立自己的內部物流體系,通過控制和改進物流服務資源,以顯著提高送貨速度,確保物流服務質量,也改善了客戶體驗,促進了業務持續增長。比如名牌折扣網唯品會,宣布將在北京、昆山建設物流中心,同時在華東地區試水自建物流模式。此前,已有京東商城、凡客誠品、阿里巴巴等眾多電商大佬宣稱已投下數十億元建設自己的物流中心。
不過,建立自己的物流配送中心并不適用于所有電商企業,取勝的要決在于規模化的訂單和高效運作,特別是末端派送(一般占物流總成本的45%左右)。按照專家機構的測算,若一個城市區域的日送貨量少于600單,那么創建一支自建送貨團隊,每件遞送成本為人民幣13~15元之間,是無法盈利的。但若此城際的日送貨量可以上升到1萬單,那么就可以使每件遞送成本降至兩元以下,達到自建物流倉庫的要求。
因此,自建供應鏈物流配送系統,適用于那些規模較大、資金雄厚、物流在整體業務中戰略地位重要、物流成本所占比重大、對物流服務要求較高的大型或超大型電商或制造型企業。例如青島海爾通過“一流三網”模式自建供應鏈物流系統:“一流”是訂單信息流,這是海爾物流的中心;“三網”分別是全球供應鏈資源網、全球用戶資源網、計算機信息網。“三網”同步運作,有效奠定了海爾世界家電大佬的地位。
自建物流雖然能為網民客戶提供較高質量的個性化服務,但需要在短期內投入巨額資金,電商承擔著很大的成本與風險。
自建與第三方物流相結合
一些電商公司起家時借助第三方物流,但在飽受物流瓶頸所帶來的嚴重沖擊后,也開始投建自己的物流中心和送貨團隊。因此中大型電商企業可根據利益最大化原理,在業務頻繁、物流量大、地位重要的城區自建供應鏈物流系統,而在其他地區則利用第三方物流。例如,新蛋網就是采用自建物流+第三方物流相結合的方式,戴爾電腦也是如此。這種供應鏈物流模式或為中庸之道,未來將為多數電商企業所采用。
完全采用第三方物流
完全依賴第三方物流是大多數中小電商提供配送服務的常用模式,它通過協調企業間的物流運輸和提供后勤服務,把企業的物流業務外包給專業化的物流企業。這樣可以使得電商企業能夠把主要精力與資源集中在自己的核心業務上,減少物流成本,并且通過電子商務平臺與第三方物流企業實現實時交流、互動,提高物流化水準。
物流外包有利于企業降低管理難度與風險成本,劣勢在于不少第三方物流企業服務意識差,回款時間較長,甚至發生呆賬、壞賬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