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剛剛更換了Logo的微軟終于發布了最新操作系統Windows 8。這是微軟有史以來首次在PC、平板電腦和智能手機三大終端的操作系統中使用同一個核心,而且為了配合觸屏,微軟還以全新的Metro界面顛覆了傳統的Windows體驗。更重要的是,微軟打破了以往的鐵律——絕不涉足OEM合作伙伴所從事的終端制造領域,而是推出了自有品牌的平板電腦Surface。
在Windows 8的發布會上,微軟CEO鮑爾默將Windows 8稱為“微軟歷史上三個重要的日子”之一——與比爾·蓋茨創立微軟公司和Windows 95的誕生并列。這樣的地位,即使壽命長達10年之久的Windows XP也無法企及。而從去年9月微軟公布Windows 8 RTM版之后,鮑爾默在各種場合都會不失時機地狠狠表揚一把這個最新的操作系統。
因為,Windows 8的成功與否,關乎微軟的未來。
一錯再錯的代價
1995年5月26日,比爾·蓋茨在給微軟管理層的郵件里寫下了一個備忘錄,指出了技術領域正在發生的一些變化:比如“一種比PC便宜得多,但足夠進行Web瀏覽的設備”;比如“在Web上尋找信息更加容易”;又比如“Adobe正在大力投資Acrobat之外的技術”;再有就是“互聯網將成為我們最重要的宣傳工具,向提供鏈接到我們的主頁上的人付費將是一種有價值的廣告方式”。這些預言后來逐漸演變為智能手機、網絡視頻和互聯網廣告。
這個備忘錄就是著名的《互聯網浪潮(Internet Tidal Wave)》,被業內稱為“史詩般的宣言”。也正是因為這封郵件,微軟的所有產品中都開始增加互聯網連接的功能,從此開啟了消費者互聯網革命。
自此,微軟成立了MSN部門,并仰賴Windows和Office在PC桌面超過90%的市場份額所輸送的充足現金,開展了一系列并購與合作,開始向互聯網轉型。在互聯網“入口”大戰中,微軟憑借Windows的市場占有率,將IE與操作系統綁定,成功打垮了網景;緊接著,微軟又把目標鎖定了門戶網站……但誰也沒想到,僅僅10年后,以先驅的姿態大步向互聯網邁進的微軟,竟然被互聯網甩在了后面。
2000年,微軟遇到了現在看來的第一個轉折點。
這年1月,蓋茨將CEO的權杖正式傳給鮑爾默。此前,兩人的分工是蓋茨負責篩選出好的思路和創意,鮑爾默則負責成本和績效。
也許是運氣不好,鮑爾默上任不久,互聯網泡沫就開始破裂。在連續虧損和美國司法部反壟斷調查的壓力下,他將大部分互聯網相關業務或叫停、或出售,重新回到出售軟件授權的老路,把精力花在了與開源社區的對抗上。
這是鮑爾默作為CEO犯下的第一個錯誤,不僅奠定了 “對互聯網決心不足”、“不重視互聯網”的形象,也導致微軟連續錯過互聯網的機會:數百人的NetDocs研發團隊無疾而終;上世紀90年代提出的自然人機界面和Tablet PC概念,遲遲拿不出一個像樣的觸摸屏產品;而當收購Google的機會擺在面前時,微軟再次選擇了放棄。直到Google上市,并依靠互聯網廣告變成全世界最富有的公司時,微軟才意識到,自己低估了搜索。
另一方面,微軟籌謀了7年的Windows Vista盡管幾乎全部改寫了上一代的Windows XP,卻由于過于復雜,侵占太多計算資源,而且忽視了兼容性問題,用戶寥寥無幾,在發布兩年后就被Windows 7取代。
創新的腳步永遠不會等你,微軟不得不重新開始,奮起直追。2009年,微軟終于與雅虎達成了搜索廣告交易,以此來彌補Bing的市場份額;2011年,微軟砸下85億美元收購了視頻聊天服務Skype;今年6月,微軟又斥資12億美元收購了企業社交網絡服務商Yammer。但是,這些努力都不足以改變微軟在互聯網和移動互聯趨勢下的市場地位。
7月20日,微軟公布了2012財年第四財季報告,實現營收180.6億美元,凈虧損4.92億美元,而在去年同期,微軟的季度凈利潤為58.7億美元。即使除去為此前收購計提的60億美元,微軟的凈利潤仍然在下滑。10月19日公布的微軟2013財年第一季度財報中,凈利潤則由去年同期的57.4億美元下降至44.7億美元。
在鮑爾默擔任CEO的近13年中,盡管微軟的收入一直在增加,年營收已經超過700億美元,但它的市值卻縮水了近一半,眼睜睜地看著競爭對手獲得巨大的成功。
最后一根稻草
“移動設備的普及已經導致微軟在全球計算設備市場的份額從2008年的67%下滑到如今的30%左右。”Forrester分析師Frank Gillett估計。其中,谷歌Android操作系統成為計算設備市場的領頭羊,占據了40%的市場份額,蘋果則占20%。
在數字之外,蘋果和Google掀起的移動互聯革命徹底改變了世界——過去30年中,創新都是基于PC的,不是改變PC本身就是改變使用PC的方式。但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的出現,顛覆了PC的地位。
市場調研公司ISH iSuppli的報告稱,全球PC銷量將在今年下滑1%,這是2001年以來的首次下滑,這意味著,微軟的根基正在動搖,無論是微軟還是鮑爾默,都不能再承受錯誤了。
在這樣的背景下,Windows 8所承載的希望和責任可想而知。
對PC制造商而言,每一次操作系統的更迭都意味著一次換機潮。在如今用戶擁有更大計算設備選擇權的市場條件下,Windows 8無疑是刺激PC銷售的最強針。盡管一年多以前英特爾就提出了全新的超極本概念,但PC廠商們卻更期待Windows 8和超極本配合起來做大市場。
而對微軟而言,Windows 8就更是關鍵的一役——支持Arm架構的Windows 8 RT版代表著更加輕量的產品;更好地支持觸摸,能夠帶給PC產品更多可能;而通用的內核,則意味著“微軟希望在所有設備上帶給用戶一致的體驗”。“Windows 8之父”、微軟Windows 和Windows Live部門總裁Steven Sinofsky在10月23日的Windows 8上海展示會上表示。
這些都清晰地傳達出一個信息:微軟要從最優勢的PC領域重新出發,向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進軍,爭奪市場份額。這一次,微軟表現得非常堅決。
在市場層面,據國外媒體報道,微軟將斥資10億美元推廣Windows 8。若消息屬實,那么Windows 8的營銷預算將成為微軟為推廣新產品投入的最高一筆營銷費用,甚至達到了Kinect營銷預算的兩倍。
在產品層面上,微軟今年幾乎更新了全部產品線,所有產品都加入了對移動特性的支持。同時,為了保證Windows 8產品的一致體驗,微軟拒絕了向舊產品妥協,支持Windows Phone 7和Windows Phone 8的產品硬件架構完全不同,也不支持升級。
除此之外,最受人關注的就是向來注重生態系統和諧的微軟這次也踩過了界,推出自有品牌的平板電腦Surface,鮑爾默還在給股東的郵件中強調,硬件與服務代表微軟的未來。這似乎在暗示,微軟還將推出更多硬件產品,而不只是過去的PC外設。
迷茫的未來
最近幾天,微軟的高管們都在忙著秀信心。
“Windows在世界上有10億多用戶,有了Windows 8之后,無論是昂貴的高端PC還是300美元以下的PC都可以使用,我們將進入下一個10億用戶群。”Steven Sinofsky不止一次表達了對Windows的信心。
鮑爾默也在10月31日的微軟開發者大會上表示,“Windows 8操作系統的需求超過了Windows 7”,上市僅4天就售出了400萬套。微軟大中華區CEO賀樂賦也認為:“Windows 8將使微軟在歷史上掀開新的一頁。”
但是,“現在就說Windows 8能夠拯救微軟甚至整個PC產業,似乎還有些早。”分析人士指出,至少目前來看,擺在微軟面前的道路仍然存在不少難題。
首當其沖的就是Surface勢必和OEM廠商產品形成競爭。日前,宏碁董事長及CEO王振堂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由于微軟決定生產自主平板電腦,讓包括宏碁在內的長期PC合作伙伴深感不安,雙方的裂痕也在擴大。
實際上,王振堂所謂的裂痕早在Android誕生時就產生了。由于Android是開源平臺,對OEM合作伙伴免費,幾乎所有的終端制造商都參與了Android陣營,而一旦生產Windows 8的平板電腦和Windows Phone 8手機,OEM廠商就將面臨自家產品形成競爭的局面,因而很難說在深度參與了Android之后,硬件制造商對PC之外的Windows 8設備還會有多大熱情。而對微軟來說,Surface既是借鑒蘋果的封閉體系,對“云+端”戰略的嚴格貫徹,從某種程度上說,也是微軟不得不用來避免產品不足的補充。“只不過微軟仍然必須考慮與OEM廠商之間的平衡。”該分析人士稱。
而用戶對windows 8的接受程度似乎也不足夠樂觀。
10月30日,美聯社與市場研究公司GfK公布了一項以Windows 8為主題進行的調查,在約1200名美國成年受訪者中,有52%從未聽說過Windows 8。在那些對Windows 8有所耳聞的受訪者中,有61%對購買搭載Windows 8操作系統的PC興趣不大。在那些聽過Windows 8的受訪者中,僅有35%認為Windows 8優于前幾代操作系統——他們只占全部受訪者的17%。
“Windows 7可以做一切我希望做的事情,我為什么還要Windows 8?”康涅狄格州一位工程師認為,花時間學習新的操作界面和功能,所能帶來的“回報”不一定值得。
同時,在企業級市場,操作系統的更新只會比消費市場更慢。據Gartner相關數據顯示,在發達國家中,僅有10%的企業完成了向Windows 7的過渡,55%的企業正在部署,而25%的企業才正要開始。因此,不少分析人士認為,大多數企業主至少要到2014年才會考慮向Windows 8升級。
不過,對微軟來說也有好消息,根據金融調研和服務公司ThinkEquity對美國100位IT經理的調查顯示,有大約一半的人計劃采用Windows設備作為自己公司移動平臺的標準產品,而計劃使用Android或iPad的只有8%和14%。
除此之外,微軟與開發者的關系也勢必會帶來影響。特別是采用ARM架構的Surface,此前x86架構下的應用都無法兼容,必須全部重新開發,這對原本在應用商店上就落后的微軟來說也是必須解決的問題。微軟最新公布的數字顯示,Windows 8應用將突破1萬款,而目前蘋果App Store和Android都擁有超過50萬應用。
“隨著技術不斷演進,每過一年,微軟想改變就越難。”美國《PC World》專欄作者Tony Bradley在一篇文章中表示,Windows 8絕對是一招險棋,“但微軟又能怎么樣呢?”
險招之后,通常會有兩個結果,要么開創出一片新天地,豁然開朗;要么就此失敗,失去翻身的可能。對微軟這樣的公司來說,即使Windows 8失敗了,也不至于關門大吉。畢竟在微軟的財報中,服務器和開發工具事業部的表現頗為搶眼。一旦Windows 8真的失敗了,微軟還有云,只是微軟就會變成另一個IBM。
所以,趁著互聯網市場還沒有徹底將微軟關在門外,它必須抓緊時間,放手一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