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Gartner最新公布的數據,今年第三季度聯想PC出貨量已經超過了惠普,成為全球PC老大。雖然來自IDC的數據顯示惠普還是第一,但是從趨勢上看,聯想坐上PC老大的位置應是遲早的事。聯想作為中國IT企業的代表,這個業績值得驕傲,也值得中國人自豪。這個“全球第一”無疑將增加中國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競爭的自信心,但我們也不能沾沾自喜,更不能盲目復制聯想的成功,否則可能會誤導中國ICT產業的發展。
眾所周知,目前的PC行業已經是一個技術非常成熟、差異化很小的行業,在PC的產品構成中,關鍵技術與專利配件所占比例已經很小,惟一難以獨立制造與批量復制的就是CPU和圖形顯示卡,而這兩大核心配件都不在聯想本身的創新或者知識產權以內。也就是說,作為這個成熟產品線上的老大,聯想依然有被國際供應商連手抬價甚至扼殺的可能,距離“自立更生”尚有距離。
而且,國際經濟一直是被國際政治支配的,不排除跨國供應商為了其他更大的利益或者政治動機,而不遵守國際規則,從而危及聯想的發展。比如,通訊業的華為與中興比聯想更獨立,產品在產業鏈上的層次也比PC高,但依然被各種勢力擠壓而不能在美國這個最大的市場上有大的作為。
另外,作為應用終端之一,PC在整個技術市場中的重要性正不斷降低。一是可替代的移動計算辦公設備大量出現,二是設備的定制化與行業化更加流行,以平板電腦與智能手機為核心的新一代終端設備,其實已經威脅到PC產業。
最后,和IT其他領域相比,PC已經是個市場擁擠、投資回報低的產業。聯想PC老大的地位沒有改變這個產業的本質以及中國企業在全球市場的地位。彌漫于中國鋼鐵企業與中國光伏企業“撈最后一桶金”的僥幸心理不能再在PC行業出現了,神舟電腦辛酸上市路就是PC業的警鐘。
當然,在成績面前也不能妄自菲薄。作為PC領頭羊的聯想其實可以以產業領軍者的身份為中國IT產業發展起到更為積極的推動作用。比如,聯想可以團結中國其他PC廠家,甚至包括整個中國的IC T產業,集聚部分在PC產品上賺取的利潤迅速攻下在整個PC產業鏈上自己尚未能夠直接生產的產品、技術或者專利,從而真正實現產業的獨立自主。否則,沒有獨立,就算是真正的產業老大,其自我掌控權與預知力也并不大。
其次,聯想還要在產品創新、技術創新、產品整合、人才儲備上像市場占有率上一樣實現突破。未來,假如不能在平板電腦、移動設備與移動應用軟件三大領域內進入世界行業前五名,其PC業老大的含金量也會迅速降低,甚至會成為其做大做強的思維障礙。
過去幾十年來,聯想為中國科技發展與產業進步做出了非凡貢獻。正因為如此,我們更加希望聯想登上PC第一的寶座對中國的科技產業、中小企業具有更好的指導作用,而不是盲目地跟從與復制,否則不僅會害死跟隨者也會拖死領軍者,更會嚴重損害一個新興產業在國際市場長期發展。中國光伏產業目前在國內外市場的窘迫值得深思。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