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在大眾保健熱潮中,經常會冒出一些不倫不類的健身方式,在很大程度上誤導了健身者。例如,近來比較流行的一種“手杖行走”,就是在公園中經常看到有一群人雙手分別拄著手杖,行走在便道上進行鍛煉,他們手中用的手杖類似登山運動員所用的拐杖,據手杖行走愛好者介紹,行走鍛煉時,用這種手杖能夠減輕雙腿的承重,能夠幫助人體保持平衡,因為借助手杖行走時有四個點同時著地,人就不容易摔倒了。
那么,這種借助手杖行走的鍛煉方法到底鍛煉效果如何?我們經常會見到影視文學作品中有這樣的情節,某人因病或者意外傷害造成無法正常行走,但他非常頑強,每天架著雙拐刻苦鍛煉,經過不懈的努力,最終扔掉拐杖,重新站立起來,邁開大步,走向遠方。通過這類事例不難看出,人們鍛煉的最終目的是要依靠自身的能力更好地生活,而非依賴某種工具來維系正常生活。說到人們用手杖當作正常行走的工具,確有幾分倒退的意味,那些借用雙側手杖行走鍛煉的人并非自身行走無能,也沒虛弱到不用手杖就無力行走的地步。在這種情況下,無端地增加雙側手杖而行走,反而會削弱人體原來的行走平衡能力,改變人們原有的行走習慣,久而久之,這些人就離不開手杖了。出門就要借助手杖才能正常行走,這肯定不是健康形象,這些人若無手杖相助,獨立行走會出現動作不協調,平衡能力下降的狀況,甚至容易摔倒。因此,鍛煉時還是要立足于自身能力的提高,不要選擇畫蛇添足的鍛煉方式。
無獨有偶,近期網上流傳用足尖走路按摩足三陰經穴位的健身方法,發起者解釋道:踮腳走路時,前腳掌內側、足大腳趾起支撐作用,而足少陰腎經、足厥陰肝經和足太陰脾經經過此處。因此,踮腳走路可以按摩足三陰,通過足少陰腎經溫補腎陽。每天踮起腳走10分鐘左右,可以達到刺激穴位的目的。
其實,要想按摩人體有關穴位,就應找到確切的穴位,用正規的手法實施按摩,同時還要有一定的針對性。上述做法卻不是這樣操作,首先前腳掌內側的若干穴位確實存在,可是踮腳走路時卻難以被準確刺激到,從而無法通過穴位按摩達到相應的作用。再者,要求正常人時常踮腳走路,極易引起足部受傷,甚至容易失去平衡而摔倒。按摩足部的穴位本意是為了保健,可如果方法不正確,反而會傷害身體,這是得不償失的!要想健身,不能用踮腳走路這樣的“粗獷”方法來按摩!
還有一種號稱能夠瘦腿的健身方式,其做法是讓人的雙側前腳掌像跳水運動員背對水池踏跳板跳臺一樣,足跟懸空,然后反復踮起足前部,使全身隨之起降,某些人號稱這樣的動作能夠讓女士腿部變細。其實,大家一看便知,這樣的動作只是在反復收縮小腿后部肌肉群,久而久之,小腿后部肌肉群發達,腿倒變粗了。而且,反復做這個動作,還容易造成足部相關肌肉勞損,因為人在踮起足前部時全身重量都壓在兩個前腳掌,動作稍不協調就容易造成肌肉的輕度拉傷。
近些年,各式各樣的健身方式層出不窮,有不少是在忽悠人,人們選擇健身方式時,一定要進行審視,看看是否真的有助于健身,是否違背常識,是否會造成損傷,是否符合人們的自然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