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鈣與兩個臟器密切相關:一是脾,脾虛的人,無法從食物中或鈣片中吸收鈣,因此容易缺鈣;二是腎,腎主骨,腎虛的人骨質會疏松,這也是缺鈣的一種表現。中醫認為,小兒大多是因為脾虛而缺鈣,而老人則往往是因為腎虛而缺鈣。
補不對,補再多也吸收不了
很多家長有這樣的體會,從懷孕到孩子出生,一直都沒有停止過補鈣,但孩子仍缺鈣。對此,廣西中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仁愛分院中醫內科唐存桂副主任醫師解釋說,這類小兒大多是吃雞蛋、排骨、蝦皮及其他水產品較多,其實這些食物都富含鈣,但因為這類食物的蛋白質含量較高,而蛋白質最難于消化吸收,易導致孩子食積,而食積必然會損傷脾胃,影響脾的運化,從而使胃腸消化吸收功能降低,所以,補鈣再多也吸收得很少。
脾虛者先調脾胃再補鈣
唐存桂說,有不少孩子,有汗多、煩躁、方顱(指小兒頭顱額部前凸,顳部向兩側凸出,頭頂部扁平呈方形)、面色青黃等癥狀,其實這些都是因脾虛所致的缺鈣表現。
中醫認為,脾胃為后天之本。只有恢復胃腸的消化吸收功能,鈣才會被充分吸收。因此對這類缺鈣的孩子,首先要注意調節飲食結構,并要運用中醫理論予以調理。
一旦確診小兒脾虛后,只要及時調理脾胃,缺鈣的癥狀就會得到緩解。唐存桂說,很多老人都知道用雞內金煮粥給孩子吃,此方的確能幫助小兒消化吸收,是非常有效的方法。另外,還可以選用山楂、麥芽等熬湯或煮粥,效果也不錯。若是癥狀較重的孩子,最好在醫生指導下服用山藥、茯苓、扁豆、蓮子、芡實、薏苡仁等藥食兩用之品,既安全又方便。
值得一提的是,中醫還有一個方法可以調理脾胃,就是按摩。經常按摩孩子的足三里穴(外膝眼下3寸)和中脘穴(臍上4寸處),能行氣活血、清熱化滯、健脾和胃,但要注意按摩時力度適中,早晚各做1次。
老人缺鈣多因臟器衰退
絕大多數老人缺鈣往往是因臟器衰退所致,其中腎虛引起的幾率最大。中醫認為腎主骨,一個人腎旺,則骨骼強壯有力;而如果腎虛,則骨骼退化衰老,其病理表現就是缺鈣所致的骨質疏松現象。廣西中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腎內科史偉主任醫師提醒說,老人缺鈣可能只是一種表象,此時意味著應該補補腎了。
腎虛缺鈣的特有表現
史偉說,要想知道老年人是不是因腎虛所致的缺鈣,可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判斷:
經常出現尿急尿頻、大小便排泄不暢等現象,或是經常感覺腰膝酸軟、提不上氣等,加之缺鈣所表現出的骨質疏松、耳鳴、汗多等,且經多方補鈣仍得不到緩解的情況下,則可以確診為腎虛所致的缺鈣。
老人補腎 食補為主
老年人補腎,應以食補為主,藥補為輔。食補如核桃、芝麻、花生、蓮子、板栗、黑豆、蜂蜜、枸杞子、桂圓肉、木耳、羊肉、芹菜、韭菜等,均可做成菜肴、藥粥等,適當地多選擇食用。有些補腎中成藥,如六味地黃丸、壯腰健腎丸等,也可根據情況在醫生指導下辨證選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