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16日,美國選民將投票選出下屆總統。大選期間,美國又是慣例地大打“對華強硬牌”,今年9月份,華為、中興被要求出席美國眾議院聽證會。
姜國總統大選,向來是各個利益集團的游說好時機。1998至2012年,在游說上開支最大的是美國商會、通用和美國醫學協會,分別花費8.9億、2.74億、2.74億美元。同期,最大的說客公司PattonBoggs收入4.6億美元。幾年前,中國也已開始通過游說爭取自身的利益。2005年,中國駐美大使館就聘請過著名的巴頓—博格斯公關咨詢公司,在關于中國的廣泛議題上游說美國國會議員。
但中國政府當時的公關游說,相對低調。中國對美國的形象宣傳,還是以廣告為主。2011年初,中國國家形象廣告“人物篇”亮相紐約時報廣場戶外廣告屏,作為一種現象激發了世界主流媒體的廣泛關注,中國國內的相關報道更多。此后,上海、成都、蘇州等均選擇在紐約時報廣場做廣告。
2011年以來,五糧液、格力電器、巨人網絡等中國企業在紐約發起廣告攻勢,其中格力電器每天160次的最高播出頻率,連續5年的播出時間,使其成為迄今在紐約時報廣場投放力度最大、形象片播出時間最長的中國企業。
但是,不管是對中國政府還是中國的企業而言。這些廣告雖在紐約展示,但影響最大、傳播最廣的恐怕還是在國內,更多起到的是“出口轉內銷”的作用,通過在紐約打廣告,來提升其在中國人心中的品牌形象。最近的例子是陳光標花3萬美元在《紐約時報》刊登了半版廣告,聲明釣魚島是中國領土。隨后,國內媒體進行了廣泛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