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課堂理答誤區對策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2)07A-0013-01
提問,是課堂中一種常用的教學方式,眾多教師已經意識到了其重要性,并認真研究探索提問的藝術。但是我們應該認識到,課堂提問活動除了教師的發問,還有候答、叫答、理答三個組成部分。其中理答是教師對于課堂問答活動的反應與處理,屬于一種課堂教學評價行為,也至關重要。
一、當前課堂理答存在的誤區
日常備課及教學中教師只關注課堂環節的設計和課堂問句的設置,極易忽視理答過程的應對策略。無論一節課設計得多精妙,若是沒有精彩的理答也會暗淡無光。筆者認為主要存在以下幾種理答誤區:
1.機械理答,簡單肯定或否定。
教師心中雖有學生,但因自身理答意識不夠、缺乏教育機智及靈活的應變能力,又因為時間的限制容不得教師進行縝密的思考,所以教師的理答形式單一、只能做出類似于“你真棒!”“請你再自己想想”等簡單且枯燥的評價,無法激起學生對知識進行深入的剖析與思考。
2.模糊理答,讓學生無所適從。
由于學生個體之間存在差異,所以他們對相同內容的反應是多元的,教師為了維護學生的自尊和好奇心,對于課前沒有預設到的或與正常思路不一致的情況,常采用“是嗎?”“你同意嗎?”“聽懂了嗎?”等方式作出模棱兩口的理答,學生雖不知所云,但仍懵懵懂懂地點點頭,最終學生在糊里糊涂中結束??诮K省海門市包場鎮鎮北小學俞小云
3.無效理答,導致數學課堂低效。
一位教師在教學“0的認識”時,問學生“0”表示什么?對于學生表示“一點點”的回答,教師接著追問“一點點”到底表示多少?結果半天也沒有引導出正確答案,最終還是教師直接揭示出“0”在尺子上表示起點。究其原因,此案例中的教師未能對學生的錯誤進行有效的引導,才出現了答非所問的狀況,這樣無效的理答會漸漸澆滅學生求知及思維的火花,導致我們的課堂缺少靈性的互動。
二、實施有效理答的策略
課堂理答必須具備高超的技藝,其原因在于學生的各種答句無從預設。課堂中實施有效理答,必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推動學生繼續深入探究新知。
1.關注理答的針對性。
理答是促進學生持續參與課堂學習的一種有效手段,所以課堂中教師的理答不能拘泥于所預設的教案來敷衍了事,應有明顯的針對性。這樣才能讓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之間產生共鳴,才能構建出民主、和諧、高效的生動課堂。
如特級教師張齊華在教學軸對稱圖形一課時,對于平行四邊形是否是軸對稱圖形這一問題,班級中形成了兩種不同的觀點。張老師對于學生錯誤的答案并沒有否定,而是主動與學生握手,感謝孩子為數學課堂帶來了不同的聲音。接著張老師組織學生說出自己判斷是或不是的理由,在聆聽了學生的回答后,及時給予準確且精彩的理答,讓學生明白了所研究的圖形并不是指它變化后的圖形。
我們不得不被這樣的課堂理答所折服。它提升了師生交流的有效性,讓學生思維的火花得到碰撞,讓我們的數學課堂更具活力。
2.關注學生的發展性。
教師在數學課堂中的理答應該是環環相扣的,能逐漸引導學生進行更深層次的思考,了解并掌握解決問題的一般方法,讓學會在學會數學知識的過程中學會學習。對于學生的回答,教師要能巧妙采用追問、探問、轉問等方法,以形成師生、生生互動的理答局面,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比如筆者在教學“認識體積和容積”時,在學生通過動手操作體驗了物體是占有空間的和物體所占的空間是有大有小的這樣兩個實驗后,形成了以下教學片段:
師:剛才的兩個實驗,你能發現什么?
生:我發現了蘋果和葡萄都占有一定的空間,但是所占空間的大小不一樣。
師:你真善于觀察和思考。蘋果所占的空間的大小成為蘋果的體積。誰來說說葡萄的體積是指什么呢?課本的體積呢?文具盒的體積呢?
生:……(選取若干名學生回答)
師:那么現在你能說說什么是物體的體積了嗎?
生:物體的體積就是指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
這樣的理答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能有效地促使學生主動地思考有價值的答案,讓學生在清晰的思維中提升自身的認知水平。
總之,有效的課堂理答能提高課堂的學習效率。它能幫助學生走出理解的誤區,生成數學課堂的精彩瞬間。所以,作為一線教師應認真研究課堂理答,把智慧理答、靈動課堂作為我們追求的目標。
(責編:羅永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