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創新能力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2)07A-0019-02
語文課程標準在闡述課程的總目標時指出:“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象力和創新潛能。”小學低年級兒童知識面窄,實踐經驗少,在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呢?
一、鼓勵質疑
質疑,表現了一種求知的欲望,包含著智慧的火花;質疑,是一種探索精神,孕育著創新的意識。
(一)敢于質疑
敢于質疑是創新活動的特征。在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開動腦筋,大膽質疑,即便有些孩子的質疑沒能問到根本上,也不能求全責備,而應該耐心啟發,認真引導,讓每個孩子都敢于提出疑異。
例如,在教學蘇教版一年級語文下冊《練習4》中的古詩《詠鵝》時,筆者讓學生結合圖來理解詩句。班上一名細心的學生大膽指出插圖畫得不對,因為他爺爺家的白鵝總是伸長了脖子朝著天空叫的,而不是像詩中所寫的那樣“曲項向天歌”。課上,筆者對他的質疑大加贊賞,因為他這種敢于懷疑書本,發表自己見解的精神是可貴的,而這種精神正是創新意識的體現。
(二)善于質疑
在教學中,教師既要鼓勵學生敢于質疑,也要引導學生學會質疑。針對低年級學生的特點,我們可以引導學生從以下幾個方面質疑:①從課題質疑;②從插圖處質疑;③從語句反復處質疑;④從內容沒有寫清楚(或沒寫完)處質疑;⑤從自己未讀懂處質疑。
引導學生質疑的方式很多,既可以在課堂教學中問老師,也可以相互討論;既可以在課堂教學中進行,也可以在課外閱讀中進行;既可以在課前預習中進行,也可以在課外作業中進行。
二、激發想象
創新性的思維活動是小學生進行創新性學習的先決條件,而創新思維的萌芽就是想象,“想象力是能動的知識,是創新力和智慧產牛的必要背景。”那么,如何培養低年級學生的想象能力呢?
(一)利用電教手段創設情境
現代化教學手段的應用為激發學生想象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性思維創造了有利的條件。鮮艷的色彩、生動的畫面、動聽的聲音從多方面刺激了學生的感官,可以激發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在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揮電教手段的優勢,鼓勵學生大膽想象。
例如筆者在教學《小小的船》時,首先利用多媒體課件出示一幅美麗的星空圖:一個小女孩乘坐在小船似的月亮上。然后放《小小的船》這首歌,學生邊看星空圖邊聽音樂,陶醉在美麗的星空圖里。筆者啟發道:“小朋友們,看劍這些星空圖,你想干什么?”這時學生們展開了想象的翅膀,爭先恐后地說:“我想和星星說悄悄話”,“我想飛到天上看美麗的星星”,“我想和這個小女孩一起乘坐小船飛上月球”,“我想乘小船飛上寧甫”……
(二)進行想象訓練
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教師要有意識地開展想象訓練。可采用音樂渲染、圖畫再現、表演體會、生活展現、實物演示、語言描述等方法,讓學生人情人境。
如《水鄉歌》的教學,我們可采用音樂渲染和語言描述讓學生進行想象訓練。再如教學《夕陽真美》一文,太陽西斜、下沉、走向西山背后,三個片段三個場景,對于天空、云彩、西山的變化,可以讓學牛用彩筆畫出,表現出來。此外,還可以采用補想、擴想等進行想象訓練。
(三)引導創新志向
強烈的求知欲,濃厚的學習興趣,是學生進行創新性學習的動力。低年級學生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在教學中,教師要非常珍視這種可貴的好奇心,行由此啟發想象,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
例如,在蘇教版二年級語文下冊《識字5》中,有這樣的一組詞——“飛機、軍艦、潛艇”。課堂上,老師用多媒體展示了相關資料和圖片,學生看到了祖國科技的發展,很受鼓舞,在談感想時,有的說:“我長大后要研制最先進的航空母艦,讓外國人再也不敢欺負咱們。”還有的學生大膽想象:“我要研究出能在天上飛,能在水中游,也能在地上跑的多用途船只。”老師對他們的發言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鼓勵,因為他們的這些設想是創新能力的萌芽。
三、勇于實踐
小學生進行創新性實踐活動,是進行創新性學習的過程和歸宿。沒有進行創新和發現的實踐活動,創新性學習就是紙上談兵。那么,怎樣引導學生進行創新實踐呢?
(一)手腦結合
人的大腦分為左右腦,有著不同的分工。左腦主管抽象思維,右腦主管形象思維。創新活動是通過邏輯思維和形象思維協同進行的,其中形象思維起著關鍵作用。因此,開發學生形象思維的潛能,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有效途徑。
在低年級識字教學中,教師可改變傳統的使用右手書空的方式,讓學生用左手書空練習,讓平時很難有機會用上的左手發揮作用。開始,學生覺得很圳扭,動作也不連貫,但經過一段時問的練習,學生很快就會適應。看似只是變換了一下左右手的使用,其實是鍛煉了右腦,發展了形象思維,為學生進行創新活動創造了條件。
(二)依文作畫
學生在閱讀課文時,根據作者的描寫進行加工改造,把文中的情景變成生動的倆面,這就是再造想象的過程。
例如,《月亮灣》這篇課文短小精悍,以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了一幅秀麗的田園風光圖,展示了社會主義新農村一派生機勃勃的動人景象。筆者在教學時,讓學生自愿結合成小組,用畫筆表達自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在匯報時,各個小組把所畫的圖畫拿到講臺前展示,豐富的色彩、美麗的__面深深地吸引了同學們。學生自己動腦想、動筆畫的實踐活動極大地充實了課堂教學內容,在彰顯學生個性的同時,也培養了他們的創新能力。
(三)動手嘗試
在語文綜合性學習中,通過一些動手作業,使學生的創新思維轉化為創新成果,讓學生體會到創新的樂趣。
如結合幾個重大節日開展剪貼報的活動。首先,同學們給自己的報紙起了個動聽而義有意義的名字;其次,開始收集資料、剪裁紙張、進行排版和美術設計;最后還進行了描邊、插圖等修飾。自辦報紙既培養了學牛的動手能力和創新意識,義為學生提供了自我展示的舞臺。在這樣的動手實踐中,學生的創新思想物化為創新成果,他們的創新能力也得到了培養。
(責編:黃鴻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