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低年級課堂積累生活經驗策略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2)07A-0029-01
《小學數學課程標準(2011稿)》將“數學基本活動經驗”提高到與“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同等重要的地位,并列為“四基”,說明“基本生活經驗”對于學生的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從低年級開始我們就要激發學生探求數學知識的興趣,從新課導人、探索研究、實際運用等環節人手,引導學生積累初步的數學活動經驗,盡早培養他們探索精神和創新能力。
一、在新課引入時感悟基本生活經驗
低年級學生愛動、保持注意力的時間短。老師在平時教學中要盡量抓住這一點,在新課開始就能為學生親身體驗搭建橋梁,強化他們的實踐經驗。
例如,在學習《認識線段》一課時,教師通過學生喜愛的課間活動中認線段,讓學生逐步豐富對線段的認識,體會到數學的應用價值。
師:最近啊,老師發現我們學校的孩子在“陽光體育活動”時間喜歡玩這樣的體育活動。(課件依次出現跳橡皮筋、跳繩、拔河、玩彩線、抖空竹的場面)仔細觀察,這些活動都用到了什么?(線、繩)
如果給這些線分分類,你想怎么分?(直的和彎的)
老師這兒有一段用過的毛線(短一些),彎彎的,能把它變成直的嗎?誰能來試試?(學生抓住兩頭,用力一拉便直了)
這里兩手間直直的一段我們就看成是“線段”。這節課我們一起來認識線段。(揭示課題:認識線段)
這節課從再現學生常見的課間活動引入新課,充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了“課剛始,趣已生”的效果;接著,從孩子們熟悉的毛線人手,讓學生在動手、動口、動心、動腦中,反復感受著由曲變直的過程。孩子們獲得了豐富的感性認識,逐步領悟了線段的兩個基本特征:有兩個端點,是直的。
二、在探索研究中積累基本生活經驗
數學的基本活動有:觀察、猜測、交流、探究、歸納、應用等,在這些活動中,我們要讓學生在自主探究中積累經驗,同時又能利用經驗主動建構。例如,在《位置與方位》一課,由于常見的方位“東南西北”的概念較抽象,一直是我們教學的難點,它需要大量的表象支撐和豐富的感性積累。在引入新課后,我是這么做的:
1.分享生活中對四個方向的認識。
在平時生活中,你們是怎么辨別方位的?我們來和大家分享一下。為了讓別人更好地聽懂我們的想法,可以從這兩個方面來說:(課件出示)你先知道的是哪個方位,你怎么知道的?根據這個方位怎么判斷其他方位的?(學生從一年級的語文課上學到的兒歌、自己家房子的方位、北斗星、大樹的葉子、指南針、朝南的屋頂上積雪化得快等)
2.強化生活中對四個方向的認識。
請男生向南點點頭,女生朝東揮揮手;第一組的同學向西轉,北邊2組的同學向北笑一笑……
3.升華生活中四個方向的認識。
(邀請四個同學分別面朝四個方位站好。)東、南、西、北四個方向之間還有哪些秘密呢?你發現了什么?(南北相對、東西相對。)四個同學按順序跑一跑,你又發現了什么?(這四個方位是順時針排列的)
4.學習圖紙上四個方向的制作。
生活中,為了觀察方便,一般是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的順序將建筑物等繪制在圖紙上。
為了迎接學校百年校慶的到來,請你為客人們繪制一張我們學校教學樓、綜合樓、食堂、操場、廁所的簡易地圖。繪制好后貼在黑板上進行展示、總結。
在這個活動中,我創設家里的方位、教室里的方位、常見場所的方位等平臺,讓孩子們參與到說一說、做一做、畫一畫等活動中,學生在自主探究中,情感態度在開放的情境中得到了培養。不經意間,學生體驗到了數學學習的樂趣,感受到了方位在日常生活中應用廣泛。
三、在實際運用中提升基本生活經驗
只有經過提升和發展的生活經驗,才能對將來的類似情景或活動有很好的指導作用。
例如《認識直角、銳角、鈍角》這一課,在認識了銳角、直角、鈍角后,我是這樣安排學生提升的:辨一辨角、折一折角、畫一畫角、做一做角、玩一玩角、用一用角(學校要做一塊警示牌,它的底部應該設計成什么樣子的角,才更容易插進泥土里呢?)
學生在這6個層次分明的練習環節中,做中玩、玩中學、學中思,對銳角、直角、鈍角的認識更真切、更深刻了。這樣通過親歷形成了新的經驗、通過交流的方式促使自己的經驗提升到更高的水平,把感性的生活經驗上升到理性的數學經驗。
實踐證明,教師在教學預設時越放手讓學生自主合作學習,學生相互交流越充分,解決問題的方法就越多樣。
(責編:羅永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