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小學經典詩文誦讀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2)07A-0035-02
中華經典詩文源遠流長,語言簡練,意境優美,蘊含哲理。“經典是人類社會最有價值,最有用的知識。”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在階段目標中要求背誦古今優秀詩文。實踐證明,誦讀經典詩文,不僅能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還能增強學生的語言文字表達能力。如何引導小學生誦讀經典詩文?
一、營造經典詩文誦讀的環境
(一)學校環境
首先,營造環境,打造儒雅書香校園。在校園教學樓的外墻、走廊、教室里張貼詩人畫像或名詩名句;將《論語》、《弟子規》、《三字經》、《增廣賢文》的語段和古詩詞等作為校園、班級墻報的重要內容。讓學生可以從墻報、牌匾中找到經典詩文中的名句,耐人尋味的故事,發人深省的哲理。讓孩子們在這樣的環境中學習、生活,每天徜徉其中,陶醉其中,為學生營造一個寧靜淡泊、純凈空明的讀書環境。其次,教師要營造濃厚的誦讀氛圍,每周半天的語文教研活動開始前,語文教師進行十分鐘的經典詩文誦讀。再次,開發校本課程。經典詩文內容廣泛,適合小學生誦讀的篇目很多,為了便于積累,把這些篇目分類,裝訂成校本教材,供師生使用。最后,落實誦讀課時,每周安排一節誦讀課,還要利用課前三分鐘或五分鐘的時間,由教師指導學生閱讀經典詩文,背誦經典詩文。
(二)家庭環境
教師利用“家長學校”、每學期的家長會等機會,向家長宣傳學生具備一定國學知識的重要性,引導家長的價值取向,從而利于構建良好的家庭學習氛圍。讓家長和孩子一起誦讀,這也是最好的親子活動。
二、以教材為載體。指導學生誦讀
在語文教材中,每一冊都安排有古詩、諺語、名言警句等內容,這些經典詩文語言精練,對仗工整,具有節奏美、韻律美,非常適合學生誦讀,它對學生的學習起著引領的作用。那么教師如何指導學生誦讀這些經典呢?
(一)學生自讀,教師適當講解
1.初讀整體感知。對于低年級學生,教師教讀,讓學生讀準每一個字音;對中高年級學生,則先讓他們自由讀,注意讀準每一個字的字音,遇上不認識的字就借助工具書,讓學生多讀幾遍,“書讀百遍,其義自現”。
2.學生熟讀自得自悟。古詩文教學提倡意會閱讀,旨在多誦讀、少講解、多感悟,教師多留給學生反復誦讀的時間。在學習中,學生通過熟讀,慢慢體會文本的意思,體會古詩文的意境,在熟讀中質疑解疑,達到自悟自得。
3.適度講解。經典詩文所表現的既是作者對宇宙萬物的情感,也是作者品格、修養的體現。要讓學生真正主動地學習并明其意、入詩境并不容易。因此老師在指導時把這種內在的情感對學生作一些講解,使他們能夠有所感悟,再以誦讀方式來體會其中的聲韻之美,學生就能人詩人境了。
(二)充分挖掘教材,注重拓展
新課程小學語文教材按單元主題來編排,每個單元分別滲透了愛心、惜時、誠信、勤奮等內容。針對每一單元的內容,老師將課文中表現相關單元主題的經典名篇進行整理,適時、適量地為學生拓展經典內容。如在學完課文《孔子拜師》后,學生感嘆于孔子的謙虛、好學,老子的誨人不倦,筆者就讓學生收集有關孔子和老子的名言,如“溫故而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等等。并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交流,積累經典名言。
(三)背誦積累,注重方法
小學生只有背誦大量的經典詩文,才能更好地豐富自己的語言。
1.創設情境表演背。這種方法多用于低中年級學生。學生在背誦時,加上適當的語氣和動作,配上背景畫面和音樂,邊背誦邊表演,不但增進了對經典詩文的理解,而且還能與作者的情感產生共鳴。例如,背誦《靜夜思》,教師首先播放一曲輕柔的古箏音樂,再配一幅恬靜的月光圖,當背到“光”、“霜”、“望”、“舉頭”、“低頭”、“思”這些詞語時,老師指導學生通過背誦的語氣、動作來表現出作者思鄉之情,遼遠之感,孤獨之意。
2.將詩分類據意背。根據古詩的內容,指導學生把它們分為寫景詩、敘事詩、抒情詩、言志詩等幾類,使他們分得清,背得多。
3.按照季節據時背。春天時讓學生找到寫春天的詩文并積累背誦,夏天時就積累描寫夏天的詩句。這種做法讓學生們記得有序,記得牢固,為今后大量地背誦奠定了基礎。
4.多種形式綜合背。常常采用的方法有兩人賽、小組賽、男女組賽、班級賽,又如限時背、師生背、接龍背,靈活且富有變化,極大地調動了學生背誦的積極性。
三、組織豐富多彩的活動。激發師生的誦讀熱情
近幾年來,我校進行了“誦讀經典詩文,提高學生雙文素養”的課題研究,以此為載體,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為學生學習經典詩文注入強有力的動力。
(一)常規活動
定時開展經典詩文誦讀比賽、文藝演出;一年級每年新生入學時開展由孩子和家長共同參加的隆重的開筆禮儀式,讓家長和孩子共同沐浴在經典的無限魅力當中;另外還有周一升旗全校集體誦讀等活動。
(二)特色活動
在傳統節日時讓學生通過收集資料,開班級主題會,辦手抄報等形式了解佳節的來歷、風俗習慣,積淀經典文化。
(三)開展競賽
“國學之星”誦讀比賽,低年級開展詩配畫比賽,中高年級開展“讀中華美文,感受華夏文明”作文比賽,孩子們在字里行間萌發對古代圣賢的崇敬和對祖國悠久歷史的自豪感。
通過一系列的經典誦讀活動,學生對中華經典從略知一二到興致盎然。“學而不倦,誨人不倦”成為師生的座右銘;“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成為了學生們的處事原則;在“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中學生懂得了孝敬父母;在“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中知道了時間的寶貴;在“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名句中拓寬視野,敞開心胸。在作文里會引用經典詩文已成為學生們最引以為豪的事情。
(責編:黃鴻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