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聽說訓練提高語言能力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2)07A一0074-01
從語文教學實踐來看,師生雙方的聽說能力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的效率與質量。學生有了良好的聽說能力,就能很快地理解教師講授的內容,捕捉學習內容的要領。因此,語文教學應加強聽說訓練,培養學生良好的聽說能力。
一、聽說讀寫相結合訓練學生的聽說能力
(一)以讀帶聽,培養學生的傾聽習慣
在讀的過程中,學生受到語言的熏陶,能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因此,學生的傾聽習慣不容忽視,只有養成了良好的傾聽習慣,才能保證課堂的教學效率。教學時教師應適時地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激起學生的好奇心,切實培養學生認真傾聽的好習慣。例如,在教學寫景類文章時,教師可以給自己的范讀配上優美的圖片和音樂,這樣,學生在欣賞的過程中,自然就會聚精會神地聽老師朗讀了。在指名學生朗讀課文時,學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此時,教師可以請其余學生當評判員,在聽后說說同伴朗讀的優點和缺點,學生會聽得更仔細。只要堅持進行訓練,學生良好的傾聽習慣就會慢慢養成。
(二)以讀促說,提高學生的說話能力
在反復朗讀課文的基礎上,學生漸漸理解了課文內容,此時,我們就要讓學生把知識向語言表達能力過渡。可以請學生說一說課文的主要內容,培養學生語言的概括能力;再說一說課文的層次結構,幫助學生理清課文的脈絡;最后說一說課文的主要人物,促使學生感知人物的內心。通過反反復復的聽說訓練,既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又使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得到了提升。
(三)以寫練說,以說促聽,提升學生的聽說水平
學生在寫話或作文時,一般遵循從說到寫,從口頭作文到成篇作文,從講評到總結的循序漸進的原則。因此,為了更好地完成寫話或作文,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先進行充分的說話訓練,說說自己的寫作思路,講講自己所舉的例子,評評同學的寫作構想。這樣的反復練說、互相評議的過程,其實也是在培養學生認真傾聽的習慣。因為只有認真地傾聽,才能作出合理的評價;只有合理地評價,才能進一步促進學生的寫。因此,在聽與說、評與寫的過程中,學生的聽說水平也能得到不斷的提升。
二、在興趣盎然的課堂上訓練學生的聽說能力
興趣是學習的最佳動力。因此,從培養學生的興趣人手,激發學生的聽說熱情,訓練學生的聽說能力。
(一)創設情境
學習過程是情感與認知相協調的過程,語文教學要落實語言訓練就必須與情感體驗相結合。如在教學課文《槐鄉五月》時,通過向學生展示槐鄉的美景,讓學生想象:自己就躺在芳香醉人的槐樹下,此時,你最想做些什么?有了這一美輪美奐的情境,學生仿佛身臨其境,自然地產生了無窮的想象和聯想。有的學生說:“我想在這么美的槐樹下甜甜地睡上一覺,希望夢中遇見槐花仙女。”有的學生說:“我想在這么美的槐樹下走一走,讓花香帶走我所有的煩惱。”還有的學生說:“我想在這么美的槐樹下照幾張相,給自己留下一個美好的回憶。”聽了同伴們美妙的語言,很多孩子也頗有同感,紛紛點頭贊同。有了這一隋境的依托,學生思維活躍,學習過程充滿情趣,潛移默化中又進行了聽說訓練。
(二)精心設問
課堂提問設計是語文教學的一個突破口,問題設計得精當、新奇,可以激發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引發他們聽與說的興趣。例如,在教學《問銀河》一課時,筆者緊緊扣住一個“問”字,精心設問,層層深入,學生在問題的指引下仔細傾聽,認真思考,踴躍發言。最后抓住課文的空白點提問:“你的腦海里又有什么問題想問一問銀河呢?”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說出了很多新奇的問題,既深化了對課文的認識,又使聽說訓練很好地落到了實處。
三、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訓練學生的聽說能力
要培養學生的聽說能力,僅僅局限在課堂上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利用課外時間,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為了促使學生養成自覺閱讀的習慣,可以利用課余活動時間舉行故事會,讓學生講童話故事、寓言故事、英雄人物的故事。學生第一次講時拘謹呆板,第二次、第三次就好多了,故事的完整性、說話的藝術性都有了明顯的提高。這樣,大部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都得到了提高。有了這些故事的依托和榜樣作用,可以采取爬格子、評比等激勵性的方法,促使學生上臺講故事,不管是講得好與差,我們都給予真誠的鼓勵,漸漸的,學生會變得更自信,語言表達能力也會有質的飛躍。
(責編 黃鴻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