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數學教學激趣策略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2)07A0078-01
教育者有兩種:一種是聰明者,一種是智慧者。聰明者選擇種下牽牛花,經年即開,他們只希望看到花開的那一瞬間,享受一時的耀眼;而智慧者卻選擇種下銀杏樹,百年方成,哪怕自己看不到那一天,但可享受永久的綠陰。作為新一代的教育工作者,我嘗試著去做一名智慧者,奉行教育以兒童為本,在孩子慢慢成長的過程中能綻放出自我的美麗。
一、用生活數學滿足孩子內心的渴求
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作為教師,應當幫助孩子架起數學與生活之間的橋梁,選擇生活化的內容,調動孩子學習的積極性。
比如教學“百分數的意義”前,我讓孩子們收集身邊有關百分數的信息。孩子們穿梭于各大商場、超市收集、查閱資料……忙得不亦樂乎。課上同學們交流著各自收集的資料,興趣盎然。有關百分數的知識無需老師多說,他們自然而然地就理解了。與此同時,在收集資料的過程中,孩子們真實地感受到了數學就在我們的身邊。在接下來的教學中,我又設計了這樣一道題:明道小學要購買60個足球。某某大世界、某某超市、某某某超市三個商店可以選擇,三個商店里每只足球的標價都是25元,但各商店“迎國慶”優惠的辦法不同:
某某大世界:每滿10個足球,就免費贈送2個。
某某超市:滿10個足球就打八折銷售。
某某某超市:購物每滿200元,返現金30元。
為了節省開支,明道小學應到哪個商店購買?為什么?
在解答完本題后,孩子們情不自禁地說:“學數學真好,它可以幫助我們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以后買商品時,還是得先算算,貨比三家,才不吃虧呀!”……孩子的話詮釋了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
二、讓趣味數學觸發孩子的興致
在孩子們的心目中,數學就像一座高大而又神秘的城堡等待他們去探索、發現。如果我們的老師能開動腦筋,為孩子們創設生動形象、富有趣味與挑戰的練習,讓孩子們在探索的過程中保持著濃厚的興趣,其效果將不言而喻。
為了豐富學生的學習生活,我在教室里布置了“數學樂翻天”。發動學生自己尋找數學趣題,準備小禮品獎勵給他們。以“數學迷宮”、“腦筋急轉彎”、“智力魔方”、“趣味數學”等充滿誘惑的字眼呈現給孩子們,讓孩子們徜徉在詩意般的數學王國中。從孩子們驚訝和興奮的眼神中,我們可以讀出他們對它的認可和喜愛。孩子們還據此編了一首打油詩:“小巧手,大智慧,方寸天地好文章。動腦筋,仔細想,小小羅庚美名揚。數學園,任我逛,星光燦爛放光芒……”
三、用數學文化激發孩子創新的動力
數學以它獨有的抽象性啟迪著人們的智慧,又無處不在地閃耀著前人智慧的光輝。在教學時,我們不妨讓孩子在學習數學知識的同時,感受數學文化的震撼,延續數學文化的傳承,激蕩數學創新的脈動。比如在教學“解決問題的策略”時,我巧妙地將老馬識途、司馬光砸缸等一系列人文故事中凝結的倒推策略提煉出來,展示給孩子。瞧!多媒體聲畫視頻:“咣當”一聲巨響,水落人出的奇異構想——顛覆常規的拉人出水的思維,一下子展示在孩子們的眼前,倒過去想的策略讓孩子們在獲得震撼的同時,何償不是數學文化的又一次閃光呢?
七巧板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它巧妙地詮釋了出入相補的原理。我讓孩子們運用七巧板,拼出自己喜歡的圖形。其結果讓我喜出望外:孩子們有的拼出了一個幾何圖形,有的拼出了一個富有個性的形象,還有的拼出了一個成語故事或寓言故事等。我沒有善罷甘休,接著讓他們對自己拼出的圖形進行解說,在全班舉行“我的作品,我解說”的拼圖故事比賽。刻舟求劍、揠苗助長等故事,也讓孩子們詮釋得淋漓盡致。
四、用激勵評價抹亮孩子生命的底色
我們都知道孩子無論做什么事,有了興趣就能著迷,著迷了就能熱愛。在教學中,為了調動孩子學習的積極性,我設計了“集星卡”。每月初,我發給每位同學一張“集星卡”,同學們可以通過多種渠道為自己的“集星卡”添“星”。課堂成功刻畫了他們冥思苦想的神態;記錄了他們高舉雙手,爭先恐后回答問題的身影;見證了他們創造的一個又一個奇跡。課間、放學路上,我們聽到最多的就是“你今天集了幾顆星?”“我還要努力。”……瞧,孩子們每天都小心翼翼地保管著自己的“集星卡”,看著一顆顆鮮紅的五角星在他們的“集星卡”上漸漸多起來,孩子們個個興奮不已。我又根據星星的多少,每月進行評價與獎勵。長此以往,“比、學、趕、幫、超”的勁兒在孩子們心中產生。我們有理由相信:今天摘星星最多的孩子,明天,也許就會成為數學王國里的一顆耀眼的明星。
我愿與孩子們同行,與孩子們一起享受數學的美妙與精彩;一起經歷神奇的思維之旅;一起徜徉在充滿挑戰與快樂的數學王國里。
(責編:羅永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