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合作學習模式運用現狀建議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2)07A-0083-02
合作學習(Cooperative Learning),20世紀70年代初興起于美國,是一種富有創意和實效的教學理論與策略。它通過為學生設立共同的任務目標和明確的責任分工,使學生在互助和合作中共同學習。由于合作學習在改善課堂氣氛、提高學生總體學業成績、培養學生良好思維習慣方面收效顯著,很快引起了各國教育界的關注,并成為當代主流教學的理論與策略之一,被譽為“近十幾年來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學改革”。
一、合作學習模式的意義
合作學習模式的意義在于:第一,有利于激勵學生主動學習。合作學習能幫助學生將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共同參與到知識獲取的全過程,從而使學生主動投入學習。相比于傳統教學方式,合作學習更符合學生樂于交流的心理需求,營造了寬松、和諧的良好學習氛圍。通過小組合作交流,學生可以各抒己見、相互比較、共同提高。這不僅激發了學生的主動思維,還能培養學生自主思考的意識。第二,有利于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學生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難免發生意見不統一的情況。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對學生的各種意見加以引導,從而使學生在對知識點的自主探究和思辨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第三,有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合作學習將知識傳播的過程由單向傳播變為立體、互動傳播。在此過程中,學生之間既有合作,又有競爭,從而使師生之間、學生之間通過討論和交流,相互促進和啟發,培養了學生的平等意識、合作意識和競爭意識,有利于提高學生的交際能力、創新能力和承受能力。
二、合作學習在當前小學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小學數學作為義務教育的一門重要基礎性學科,在教授學生初步數學知識以外,還肩負著發展學生思維能力,培養良好學習習慣的重任。目前,我國不少教師在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中已經開始注意到合作學習的重要性,并有意識地將合作學習模式引入到教學實踐中。然而,由于受傳統教育模式的影響,合作學習模式在實際的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當中仍存在不少問題。具體表現在:
1.學生參與度不均衡,主動性不高。合作學習雖然給了學生更多參與的機會,但由于受傳統觀念的影響,不少教師往往給成績好的學生更多展現自我的機會,而一些成績較差的學生往往只能充當聽眾,導致學生參與度不均衡,成績差的學生主動性不高。另外,由于當前大多數學生都是獨生子女,不少學生存在過于自我、表現欲過強的問題,而與之相反,另一部分學生則因為缺乏與同齡人的溝通,過于自卑、不善溝通,從而進一步加強了合作學習參與度的不均衡。
2.小組合作流于形式。由于課堂時間有限,為了完成教學任務,一些教師只能將小組討論時間加以限制。由于低年級學生大多思維較為分散,對于同一問題往往有多種不同觀點。為了節約時間,部分教師在學生討論以后并沒有對學生的觀點進行綜合性總結,有時甚至不加以總結,使學生的討論難以達到預期效果。
3.合作學習組織形式單一。合作學習由于其互動性和參與性,可以使學生在共同學習過程中獲取知識,提高綜合素質。然而,在我國目前的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當中,部分教師并沒有對合作學習的模式加以深入研究,從而使合作學習的活動形式單一,缺乏創新。部分班級在學期內分組次數少,組員相對固定,長此以往,容易導致一些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較好的學生長期充當意見領袖,而其他學生則慢慢失去了發表意見的機會,導致合作學習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功能難以得到有效發揮。
三、如何有效運用合作學習模式
1.營造良好的合作氛圍。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應建立良好的合作氛圍,使學生能夠更好地參與到合作學習中。首先,應建立良好的合作常規,并使之成為學生的習慣。教師應教授學生必需的合作技能,如尊重隊友、理解隊友、學會傾聽,有不同見解時應先等他人敘述完畢再發表意見,對他人的精彩觀點應學會支持和欣賞,遇到對立觀點時應學會反思等等。其次,應營造相對寬松的合作環境。沒有充裕的合作交流時間,合作學習模式就會流于形式。教師應給學生提供充分的探究、討論時間,讓每個學生都有發言機會,學生之間可以相互補充和辯論。再次,應采用多樣化的評價標準。教師的評價對激勵學生積極參與合作學習極為重要。因為教師的評價往往具有鼓勵性和指導性。因此,對學生的觀點,教師應從不同的方面進行評價。對于表現突出的小組和個人應給予充分肯定,對于表現一般的小組和個人,也應肯定其積極參與活動的精神,使學生能夠在以后的合作學習中爭取更好的成績。
2.將合作學習理念融入教學的各個環節。小學數學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應注意將合作學習理念融人教學的各個環節。首先,在教授新的知識點時,有步驟、有目標地引導學生進行合作學習。先讓學生獨立思考,在學生擁有獨立的觀點后再讓學生進行組內交流,之后,再引導學生進行組際交流,以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多向思維能力。其次,在進行知識點練習時,選擇和設計能讓學生共同參與的思考題和討論題。比如在測量長方形物體的長度時,讓學生進行分工合作,有的學生當指揮,有的做記號,有的當標桿,有的負責記錄,讓學生在學會測量基本知識的同時,體會到合作的樂趣。再次,在進行課程復習時,改變傳統的一問一答的基本模式,讓學生以小組模式進行復習。教師可以先提出復習內容,學習小組內部成員可以相互討論和提問,驗證彼此的學習效果;學習小組之間也可以通過知識競賽的方式,比較哪個學習小組對知識的掌握程度更好。這樣可以使復習形式更為靈活,也更容易激發學生的復習熱情。最后,在進行知識總結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先進行小組討論,共同回顧已經學習過的知識點,然后由小組推選出一至兩名對知識點掌握較好的學生進行觀點總結,讓學生在討論過程中互相了解彼此的學習效果。學生為了獲得更多在老師和同學們面前表現的機會,也會更努力地學習,力求更好地掌握知識點,爭取在下次知識總結中充當演講者。
3.運用多樣化的合作學習模式。低年級學生往往具有好動、愛玩的天性。為了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興趣,低年級數學教師應引進多樣化的合作學習模式,經常開展小組競賽和知識小游戲,使學生在玩的過程中掌握數學知識。比如在教授“比的知識”時,可以選擇“找朋友”小游戲,使學生掌握比的基本知識;在教授數的大小時,可以選擇“打擂臺”小游戲,讓學生在競爭過程中掌握數值大小這一知識點。
合作學習作為一種有效的提高學生知識掌握度和思維能力的授課方式,已經越來越受到關注。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師應深入了解這一教學策略,并將之融人到課堂當中,以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
(責編:羅永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