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小學國畫教學童真童趣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2)07A0087-01
國畫,是中華民族的歷史文化瑰寶,是人類繪畫史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在現行的小學美術教材中,有很多國畫的教學內容。寫意是國畫的基本特點,而小學生的思維卻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因此,很多學生對于國畫中的寫意并不是很理解。教師在教學中過多地向學生強調國畫的基本特點和繪畫技巧,導致很多學生對國畫的學習產生畏懼心理,漸漸喪失了學習興趣。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呢?其實,國畫的寫意特點恰恰迎合了小學生天真爛漫的特點,教學中,教師可以為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讓國畫教學充滿童真童趣,讓國畫教學更高效。
一、激發興趣——國畫內容的選擇體現童真童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心理學研究表明,當一個人對學習內容懷有強烈的學習興趣時,就會以積極的學習熱情投入到學習中,從而收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在傳統的國畫教學中,教師一般都是給小學生提供花鳥、山水、人物等學習內容。很明顯,這些內容由于離小學生的現實生活比較遠,脫離了小學生童真童趣的生活世界,很難引發他們的興趣。在小學國畫教學中,教師應善于根據小學生天真爛漫的特點,以童真童趣為主旨,在原有國畫題材內容的基礎上進行大膽拓展,加入小學生喜聞樂見的故事、活動、情境等,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入學生熟悉的現實生活題材。例如,小學生很喜歡看動畫片,特別是對動畫片中的一些卡通形象非常感興趣,于是,我讓學生用國畫的形式畫一畫自己喜愛的卡通形象。這樣一來,學生可感興趣了,有的同學畫了《五福娃一家》,有的同學畫了《淘氣的藍貓》,有的同學畫了《灰太狼的下場》……由于這些卡通形象是小學生所熟知和喜愛的,因此他們畫得特別生動、特別傳神。
二、引導想象——國畫技法的運用體現童真童趣
寫意是國畫的主要特點,在國畫作品中,作者主要是通過筆墨寫意來表達形象、塑造美感的,具有抽象、夸張的特點。國畫的寫意技法正好迎合了小學生想象力豐富的特點,其實,他們在平時的作畫中也經常運用夸張的手法。因此,在小學國畫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利用自己獨特的表現手法進行國畫創作,通過富有童真童趣的技法來表現生動活潑的內容。例如,教學《鴕鳥》。在課堂上,我先給學生出示一些鴕鳥的圖片,然后讓他們找一找鴕鳥的基本特征。學生很快就發現鴕鳥的腳很長、脖子很長、翅膀很大。接著,我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想象,把鴕鳥的某一個身體部位進行放大的夸張處理,再進行國畫創作。這樣一指導,學生紛紛開始動手,他們有的把鴕鳥的腳畫得特別長,有的把鴕鳥的脖子畫得特別長,有的把鴕鳥的翅膀畫得特別大……有效地表現出了鴕鳥的特征,很多學生的作品想象大膽、手法多樣,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明白了在國畫創作中利用變大或者變小的夸張手法,能夠讓意象的特征更明顯的道理。
三、注重求異——國畫材料的選擇體現童真童趣
由于受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很多教師認為在美術課的教學中要使用統一的繪畫材料,這樣確實有利于開展課堂教學,教師在教學中也能夠輕松很多。然而我認為,在小學國畫教學中,教師不妨拓展一下繪畫材料,讓學生在課堂上利用多種材料進行國畫創作,童真童趣地表現自己的想象空間,從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例如,教學《我愛樹木》。我給學生呈現了大量的有關樹木的國畫作品。在學生欣賞完這些作品后,我提問:“同學們,這些作品都是用毛筆和墨進行創作的,你們覺得還可以用什么材料進行創作?”一石激起千層浪,這個問題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思維,他們在接下來的創作中,有的用樹枝代替筆進行創作,有的用手指和手掌代替筆進行創作,有的用毛筆沾一些不同顏色的粉筆屑進行創作,有的則把鉛筆削成粉再以手指做筆進行創作……學生擺脫了傳統的國畫材料的束縛,創作了一幅幅生動傳神的作品。沒有拘泥于學生用傳統的國畫材料進行繪畫創作,而是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愛的材料進行創作,這樣,就把課上“活”了,學生也把畫畫“活”了,學生在寓玩于學的過程中張揚了自己的個性。
總之,在小學國畫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擺脫傳統教學的弊端,要從小學生的興趣特點和思維特點出發,從國畫的內容、國畫的技法、國畫的材料三方面人手進行適度拓展。這樣,才能把中國傳統的文化與當代學生的學習進行有機融合,從而豐富和發展小學美術教育。
(責編:雷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