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跳短繩教學策略小學一年級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2)07A-0089-01
跳短繩是小學體育課中非常重要的教學內容。很多地區的小學都把跳短繩作為一年級第一學期的體育測試項目。在此,筆者談一談自己的認識與做法。
一、跳短繩的教學關鍵在于規范與科學
在一年級跳短繩教學中,讓學生掌握技術動作要領及對錯誤動作進行糾正非常重要。
1.動作教學。一年級學生的年齡小、接受能力相對較弱,因此在進行跳短繩技術動作教學時,教師應把跳短繩的一系列動作進行分解,可分成揮繩、彈跳和跨跳三個步驟,最后再進行整合。(1)揮繩。要求學生上臂緊夾身子兩側肋部,兩臂自然彎曲成100度左右的角,手腕發力揮動繩子。這些動作要求對一年級學生來說還是比較困難的。要讓學生做到手腕靈活,一開始進行練習時可將手臂要求放低一些,先訓練學生徒手做揮動繩子的動作,一段時間后再訓練學生用手腕揮動折疊的繩子。當學生的手腕能協調、靈活地揮動繩子后,再過渡到手臂要求上,要求揮繩時上臂與前臂必須成100度左右的角。(2)彈跳。跳短繩其實是一種彈跳,即原地腳跟離地前腳掌著地的彈跳。在訓練時,可采用原地起踵、前腳掌走、并腳快速行進間小步跳等練習方式,由慢到快地進行。(3)跨跳。跨跳就是讓學生用腳從慢慢揮動的繩子上跨過,訓練一段時間后,再讓學生用慢跑或并腳向前跳的方式過繩。待學生并腳向前跳熟練后再改為并腳向上跳。如果學生并腳向上跳能順利過繩了,就學會了跳短繩。
2.不標準動作的糾正策略。剛學會跳短繩的學生往往跳得很慢,在跳短繩的過程中有許多不標準的動作,影響了跳繩的速度。教師應對這些不標準的動作進行及時糾正:(1)揮繩幅度過大。許多學生在揮繩時,大幅度舞動整個手臂繞肩部帶動繩子。很明顯,這樣會消耗大量體力、易產生疲勞,而且揮繩的速度也受到很大限制。這主要是因為學生的手腕不夠靈活。可以對學生進行體側、體前揮動折疊的繩子的訓練,鍛煉學生的手腕。針對手臂揮動幅度過大的問題,可讓學生在跳繩時兩側腋下各夾一本薄薄的小書,促進他們掌握正確的揮繩動作。(2)起跳過高、用力過大。跳短繩時起跳過高極易使學生產生疲勞,使得每次跳繩的周期過長、頻率過慢,從而影響1分鐘跳繩的成績。這主要是由于學生起跳時膝關節彎曲的程度太大或由于學生起跳時低頭使得上身沒有挺直而造成的。要糾正這個錯誤動作,可以讓學生在雙腳用前腳掌著地快速行進的過程中,并腳快速跳過地面上的標志物,熟練后再練習原地前腳掌著地快速跳。在練習的過程中要特別關注學生的頭是否抬起、膝關節是否微屈等。(3)空跳。所謂空跳就是學生手揮繩一圈,腳起跳兩次。這會導致連跳的失敗,會影響學生跳短繩的速度。這主要是因為學生的手腳沒有協調一致,手揮繩過慢,腳跳得太快。要糾正這個錯誤動作,可在學生練習原地跳繩時,要求學生揮繩一次、腳跳一下后,就要有意識地使腳站著不動,不準有絲毫的小墊步動作。這雖然降低了腳跳動的頻率,延長了腳跳動的周期,但它能鍛煉揮繩和跳動的一致性,訓練手和腳的協調性。
二、跳短繩的練習關鍵在于激勵與堅持
1.多次反復練習。因為跳短繩的運動量很大,所以在組織一年級學生進行練習時,要使用科學的訓練方法,即遵循適量多次的原則。學生每次跳的時間不應太長,不要一開始就讓學生跳1分鐘的時間,可以從30秒開始,休息一兩分鐘后反復多次練習。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如果學生的跳繩水平確實提高了,就可適當延長至40秒、50秒直至1分鐘。
2.讓學生體驗成功,獲得動力。訓練的時間和次數要根據學生的情況而定,對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的、通過努力可以達到的練習目標,從而讓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加練習的動力。教師應及時表揚學生,肯定其成績,接著提出下次練習的目標,促使學生的成績漸漸提高。另外,也可以多采用游戲訓練方法,以增加訓練的樂趣,提高學生訓練的積極性。
3.要有充足的時間保證。體育教師要全面做好協調工作,爭取得到班主任和家長的積極配合,保證學生每天都能有足夠的練習時間。體育教師可合理安排學生在校、在家的練習時間,在校由體育小組長、在家由家長記錄學生每天跳繩的次數。這樣,能使每一個學生的練習時間得到保證,增加練習的動力。
4.建立互幫小組。一段時間后,可根據學生的技能掌握情況和練習成績建立互幫小組,讓技能掌握較好、練習成績優秀的學生每人帶一個跳繩有困難的學生,讓他們當小教師,幫助那些接受能力慢、暫時還沒有學會跳短繩的學生盡快掌握技術要領,以達到共同進步。
(責編:雷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