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三年半的時間里,雅思閱讀試題中的判斷題(TRUE/FALSE/NOT GIVEN〔YES/NO/NOT GIVEN〕)幾乎在每次考試中都會出現,可謂雅思閱讀試題中的“必考題”。此類題型在單篇文章中的題量少則三道,多則九道,這樣大的題量會對考生的閱讀成績產生不小的影響。為了幫助考生攻克這一必考題型,筆者在下文中總結了判斷題的題型特點和解題方法,希望對考生有所幫助。
題型介紹
判斷題的出題形式通常是給出3~9個完整的句子,要求考生根據閱讀文章提供的已知信息判斷這些句子與原文內容之間的關系屬于以下三種中的哪一種:一致(TRUE/YES)、對立(FALSE/NO)、未知(NOT GIVEN)。該題型主要考查的是考生對原文已知信息的理解和把握能力。
題型特點
雅思閱讀判斷題主要具有以下三個題型特點。
(1)考生需要根據原文信息對題目內容作出判斷。
(2)題目出現的順序與其對應的答案信息在原文出現的順序一致,這對考生回原文定位答案區域非常有利。
(3)判斷題是對原文中的細節和描述性文字的考查,而非對宏觀、概括性內容的考查(在劍橋雅思考試真題系列中也出現過對原文相關內容進行概括、總結的題目,但均屬小概率事件)。
解題步驟
以下是筆者總結的判斷題解題步驟,供考生參考。
步驟一:確定題目中的定位詞
由于此類題型考查的信息在原文中屬細節或微觀層面的內容,因此考生需要在題目中尋找并確定定位詞,然后根據定位詞回原文尋找相應的答題區域。這也是考生在解答細節類題型時所通用的方法(關于定位方法詳情,讀者可參看本刊2011年5月號《雅思閱讀定位方法新演繹》一文)。
步驟二:依據定位詞在原文中是否出現,對題目進行初次判斷
如果定位詞在原文中沒有出現,那就說明題目內容在原文中沒有得以體現,考生可以將該題直接判定為NOT GIVEN;如果定位詞在原文中出現,那說明題目內容有可能在文章中得以體現,此時考生需結合原文信息對題目進行二次判斷。
步驟三:判斷題目內容與原文信息之間的關系,作出二次判斷
如果題目內容與原文信息是一致的,則選擇TRUE/YES;如果題目內容與原文信息是對立的,則選擇FALSE/NO;如果題目內容與原文信息不相關(即便題目中的定位詞在原文中出現),則選擇NOT GIVEN。
真題演練
下面筆者就以TRUE/YES、FALSE/NO、NOT GIVEN三方面的真題為例,來為考生具體講解如何解答判斷題。
TRUE/YES題目
例1:There is plenty of scientific evidence to support photoperiodism. (《劍橋雅思考試全真試題集5》Test 4 Reading Question 27)
解析:通過看題目,考生首先可找到題目中的定位詞evidence和photoperiodism,接下來把定位詞帶到原文進行初次判斷。此時考生可以發現,定位詞出現在原文中的這句話里:“The seasonal impact of day length on physiological responses is called photoperiodism, and the amount of experimental evidence for this phenomenon is considerable.”這意味著考生需要進行二次判斷。原文這句話的意思是“日照長度對生理反應的季節性影響叫做光周期現象,證實這種現象的實驗證據的數量相當可觀”。題目句子的意思是“光周期現象的科學證據十分充分”。可見題目內容與原文信息是一致的,故選TRUE。
FALSE/NO題目
例2:Forest policy should be limited by national boundaries. (《劍橋雅思考試全真試題集7》Test 3 Reading Question 32)
解析:考生首先可找到題目中的定位詞forest policy和national boundaries,然后把定位詞帶到原文進行初次判斷。此時考生可以發現定位詞出現在原文中:“This means that a forest policy is vital, that it must transcend national frontiers and generations of people, and that it must allow for the inevitable changes that take place in the forests, in needs, and hence in policy.”這就意味著考生需要再進行二次判斷。原文意思是“這意味著,出臺一項超越國界、跨越年代的森林政策至關重要,該政策必須考慮到森林環境、人民需求和國家政策發生的不可避免的變化”。題目意思是“森林政策必須受到國家界限的限制”。題目內容與原文信息是對立的,故選FALSE。
NOT GIVEN題目
例3:Japan imports more meat and steel than France. (《劍橋雅思考試全真試題集6》Test 1 Reading Question 20)
解析:考生首先可找到題目中的定位詞Japan和France,接下來把定位詞帶到原文進行初次判斷。此時考生可發現定位詞出現在原文中:“At turn of the 20th century, agriculture and manufacturing were the two most important sectors almost everywhere, accounting for about 70% of total output in Germany, Italy and France, and 40-50% in America, Britain and Japan.”因此考生需要進行二次判斷。原文意思是“在20世紀之交,農業和制造業幾乎是世界各地最重要的兩大行業,其比重占德國、意大利和法國總產量的70%左右,占美國、英國和日本總產量的40%~50%”。題目意思是“日本比法國進口更多的肉和鋼鐵”。盡管原文中出現了定位詞,但是原文信息中沒有涉及與題目相關的內容。所以,我們無法判斷題目內容是否正確,故選NOT GIVEN。
例4:Photoperiodism is restricted to certain geographic areas. (《劍橋雅思考試全真試題集5》Test 4 Reading Question 29)
解析:通過看題目,考生首先可找到題目中的定位詞photoperiodism和geographic areas,然后把定位詞帶到原文進行初次判斷。此時考生可發現,原文中沒有出現含有定位詞的信息,即題目內容在原文中無法得到體現,故選NOT GIVEN。
難題解析
以下兩道題是在考試中考生深感難以理解、無從判斷的題目。所以筆者將其單拿出來進行詳細分析。
例5:Archaeologists must be able to translate texts from ancient languages. (《劍橋雅思考試全真試題集4》Test 4 Reading Question 15)
解析:通過看題目,考生可首先找到題目中的定位詞archaeologists、texts和ancient languages,然后把定位詞帶到原文進行初次判斷。此時考生可發現,原文中沒有出現含有定位詞的信息,即題目內容在原文中無法得到體現,故選NOT GIVEN。
錯誤點剖析:有些考生誤以為原文中的“But it is also the painstaking task of interpretation, so that we come to understand what these things mean for the human story”這句話是題目對應的答案信息,認為原文中說的是“interpretation (口譯)”,而題目中說的是“translate (筆譯)”,所以應該選FALSE。其實,原文的意思是“但考古學也是一項艱辛的解釋翻譯工作,以使我們理解在人類歷史上這些東西代表著什么”(即“考古學是什么樣的學科”)。而題目的意思是“考古學家必須具備翻譯古代語言文本的能力”(即“考古學家需要具備什么能力”)。原文信息與題目內容說的是兩件不同的事,原文中沒有出現與題目相關的信息,因此無法判斷是否正確,只能選擇NOT GIVEN。
例6:Archaeology is a more demanding field of study than anthropology. (《劍橋雅思考試全真試題集4》Test 4 Reading Question 18)
解析:通過看題目,考生可首先找到題目中的定位詞archaeology和anthropology。接下來,考生把定位詞帶到原文進行初次判斷。此時考生可發現,定位詞出現在原文“Anthropology is thus a broad discipline—so broad that it is generally broken down into three smaller disciplines: physical anthropology, cultural anthropology and archaeology”和“In the broadest sense, just as archaeology is an aspect of anthropology, so too is it a part of history—where we mean the whole history of humankind from its beginnings over three million years ago”這兩句話中,因此考生需要進行二次判斷。第一句話意思是“人類學是一個非常寬泛的學科——寬泛到可以分為三個更小的學科:體質人類學、文化人類學和考古學”。第二句話是說“從廣義上來講,正如考古學是人類學的一個方面一樣,考古學自然也是歷史學的一個組成部分——這里的歷史是指三百萬年前人類產生以來的所有人類歷史”。而題目是說“考古學是比人類學要求更加苛刻的研究領域”。盡管原文中兩處文字都出現了定位詞,但是均未涉及與題目相關的信息。考生無法判斷題目內容的正確與否,故選NOT GIVEN。
錯誤點剖析:考生選錯的原因是在原文現有信息的基礎上進行了外延性思考,認為考古學的范圍小,人類學的范圍大,前者較之后者要求更為苛刻也在情理之中。殊不知這樣的理解是有問題的:外延性的內容在原文中沒有體現,而是考生自己推理出來的,不能作為判定題目的原文依據。
答題技巧總結
通過上述幾道例題的講解,考生不難發現,解答雅思閱讀判斷題時還是有規律可循的。筆者對這些規律進行了總結,希望幫助考生提高此類題的答題正確率。
(1)只有題目內容的對立信息在原文中以“白紙黑字”的形式出現,才能據此將答案判定為FALSE/NO。其他任何基于原文內容基礎之上的外延性內容(比如聯想、推理、常識等)均不能作為判斷題目答案的依據。
(2)對于判定為FALSE/NO的題目,其內容只會與原文對應信息在一處文字(如一個詞、詞組或某個句子成分)上呈現為彼此的對立面,不會出現兩處或兩處以上的情況。
(3)題目中的定位詞若沒有在原文中出現,則只能選擇NOT GIVEN (因為定位詞的出現是答案信息在原文中出現的前提條件)。
(4)雖然題目中的定位詞在原文中出現,但只要題目整體內容在原文中沒有體現,即原文中沒有涉及與題目相關的信息,最后也只能選擇NOT GIVEN。所謂“相關的信息”,是指原文信息與題目內容論述的是一件事。只有滿足了這個條件,題目才屬于“是”與“非” (即TRUE/YES與FALSE/NO)的判斷范疇,否則就是NOT GIVEN。
以上便是筆者對雅思閱讀判斷題的相關解析和總結,希望能給考生釋惑解疑。祝愿各位考生考試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