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義闡釋
意境是文章所描繪的圖景與所表達的思想感情融合而形成的一種藝術境界。意境深遠,主要是針對散文、詩歌、小說等文學體裁而言的。意境深遠就是“意”與“境”融合得很好:或是寫景與抒情結合,情景交融;或是象征隱喻,含意深遠;或是詩情畫意,言有盡而意無窮。
“意境深遠”就是作品所塑造的形象中蘊涵的或者體現出的含義雋永的境界,是對形象更高更深的要求。刻畫一個人物,描摹一種情狀,如果只是表面的形似,只求其“生動逼真”,而不能揭示生活哲理,不能表現作者崇高的精神境界,不能引起讀者的聯想和深思,那么就難說這樣的形象是真正生動的形象。寫景狀物要通過象征、暗示等含蓄的手法或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手法把所要表達的感情表達出來;寫人敘事要虛實相間,給讀者留下廣闊的想象空間。
提升要領
意境深遠是考場作文的高層境界。那么,同學們在中考作文時怎樣才能做到意境深遠呢?
一、比喻象征再現意境深遠。
比喻常常作為一種形象化描寫的直接手段,而一連串的比喻營造的往往是一個意境深遠的畫面。如冰心的《談生命》一文,作者把抽象的人生比喻成一江奔騰的春水,比喻成一棵不斷壯大的小樹,江水的東流與生命的流動相對應,而小樹的壯大與人生的發展相吻合,貼切準確,讓我們一下子理解了這個感性的“人生”的確切意義。還可以采用象征手法暗示你想要表達的意念,這樣也能達到“意境深遠”的目的。如高爾基的《海燕》一文,作者先勾勒暴風雨來前的大海景象,接著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描寫海燕形象,它象征了無產階級革命先驅的英勇無畏精神。
二、虛實結合襯托意境深遠。
虛實結合,虛中有實,實中有虛。“實”主要指具體而直接可感的藝術形象,“虛”指由物象引起的聯想、想象。如林海音的《爸爸的花兒落了》一文,作者由眼前實景夾竹桃的垂落,暗示了爸爸已經病逝了,文中沒有交代,但這是讀者能體會到的。還可以借鑒虛實相生中的空白藝術,留給讀者一點想象的空間。如星新一的《喂——出來》一文,結尾作者說最先扔下去的小石頭從洞里又飛出來了,后來人們扔下去的那些東西會怎樣呢?這給讀者留下了廣闊的想象空間。
三、寓理于形飽含意境深遠。
意境深遠還表現在文章內容蘊涵著深刻的哲理上。這種哲理并不直露,而是寓于描寫抒情之中。如韓愈的《馬說》一文,作者通篇運用托物寓意寫法,以千里馬喻賢才,將伯樂喻為識別人才之人,以千里馬不遇伯樂喻賢才難遇明主,比喻十分貼切。把深刻的道理寓于具體形象之中,含蓄地表達了中心,激起了讀者的想象。雖不是直抒胸臆,但影響深遠。
四、以小見大突出意境深遠。
以小見大也是突出意境深遠的一種手法,它往往借日常生活中的一件或幾件小事,表達一個深刻的人生主題。有時是借日常生活中某種人們熟視無睹的現象,引申到一個人生或社會普遍關注的問題上來,具有普遍意義。如張之路的《羚羊木雕》一文,作者就是通過家庭生活中送禮物這件小事反映了一個深刻的主題:一個家庭怎樣做到既敬重父母,又尊重孩子的情感呢?這是一個社會普遍關注的問題,也是值得讀者深思的問題。這樣,文章的意境就變得深遠了。
例文評析
(2011年福建省寧德市中考滿分作文)
校園里的記憶
一考生
重新站在小學的水泥道上,望著蒙蒙細雨,怔了許久,我才發現自己又在淋雨了。這個習慣似乎還是改不掉,我笑了笑,一股悲傷在心中彌漫開來。
至今,我還記得小學時那段快樂的時光,還有那個帶給我快樂的天使一般的女孩。
那時我讀小學四年級,爸爸媽媽給我轉學了。那個時候我很內向,不敢和不熟悉的人說話,總是一個人坐在教室后面的座位上,望著同學們說笑。現在想來,那個時候,那些說笑的同學可能在笑我像個啞巴吧,可我不敢去和她們一起。那時候,我感覺世上好像只有我一個人。
有一天,天空莫名地下起了蒙蒙細雨,我望著天空,有一種想要到雨里淋一下的沖動。
蒙蒙細雨吸引著我到秋千邊坐下來。我閉著眼睛,感受著雨水落在頭發上的感覺,頸間是冰涼的濕意。一會兒,由手間傳出的溫暖使得我慢慢睜開了雙眼,我看見了一張秀氣的臉。她有著一頭長發,有靈氣的眸子,還有微微上揚的嘴角。她開口問我:“能和你一起玩嗎?”我沒有說話,只是點了點頭。她就坐在我的旁邊,然后開始和我說話。聽著她說話,我的心里忽然感覺很溫暖,我覺得她就像個姐姐。一會兒,在她的帶動下,我們玩了起來。我在秋千上,她推著我蕩到伸手就能夠到云的地方,又跌落下來。每次看著天似乎伸手就能觸摸到,卻馬上又變得遙不可及,正如我飄忽不定的心境般。我和她一起玩了很久,一同坐在一個秋千上,一同蕩到能觸摸天空的地方,看著她蕩漾的笑容,聽著她銀鈴般的笑聲,恍惚是夢境。
許久,上課鈴聲響起,我們一起向教室走去。走到教室門口的時候,我叫住了她,紅著臉說出了我猶豫了很久的話:“我可以和你做永遠的好朋友嗎?”她望著我微微一笑,點了點頭。我突然覺得,其實和別人交談并沒有什么難的,并沒有人會刻意地在乎我的每一句話,然后,嘲笑我,一切只不過是我自己多余的擔心而已。此后,我們就每天在一起吃飯,在一起做作業……但這樣的日子卻在不知不覺中離我遠去,而且越來越遠。我們慢慢長大了,時間改變了我和她,我們彼此之間竟變得陌生起來。
從回憶中醒來,我才發現操場的秋千上,不知什么時候又坐了兩個小女孩,如同當初的我和她。一個女孩指了指我,說:“那個姐姐哭了!”另一個卻說:“不是,你沒看見在下雨嗎?是雨水,不是淚水。”聽著她們的話,我下意識地摸了一下面頰,真的分不清是淚水還是雨水。
我轉身離開,留下一串腳印和一段回憶,就讓那個遠方的她留在記憶的最深處,綻放出最美麗的花朵吧!
點評
立意高遠,構思新穎。“我”因轉學性格孤僻,是陌生女孩使“我”快樂,不久有了隔膜。如今又有“如同當初的我和她”兩個小女孩在一起,這一立意發人深思。
虛實相生,意境深遠。作者先回憶過去與陌生女孩的真摯情誼,再回到現實看到操場上“我”與她的縮影,流露真情,淚水雨水混合,虛實結合,突出了深刻的主題。
描寫細膩,突出意蘊。運用多種描寫手段刻畫人物形象,鮮活生動。“我”先前的孤獨和自閉與后來的沉寂和矜持形成對比,突出了高深的意蘊。
即學即練
【文題呈現】
閱讀下面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太陽普照大地,給世間萬物帶來溫暖,它們在交流著;雨水滋潤大地,給世間萬物帶來甘甜,它們在交流著。它們溝通交流,給彼此溫暖與滋潤。生活離不開交流。心靈的距離,因為交流而彼此拉近;心靈的距離,因為交流而感情更加深厚;心靈的距離,因為交流而心心相印。是交流,叩開了人與人之間那緊閉的大門;是交流,化解了冤家對手心頭的死結;是交流,架起了人與人之間心靈的橋梁;是交流,讓我的生活充滿了歡樂陽光。
請以“交流”為話題,寫一篇文章。要求:題目自擬,角度自選;除詩歌外,文體不限;不少于600字;不得套作,不得抄襲。
【佳作展示】
和一本書的交流
□王慧敏
打開一本書的扉頁,如同推開一扇陌生的門,你就坐在窗前,月光透過窗欞的木格子,把稀疏的樹枝投影在你的身上,明朗的月色幻化成一種背景,如油畫勾勒的色塊和線條,斑斕而深沉。
你是一位長者,亦是一位智者,你的目光親切,內心和善,拈花微笑,波瀾不驚。與你的相逢許是期待已久的約定吧,如前世之緣,今生的必然,問候、體貼和相擁,歡暢又歡悅,是我此時內心無法表述的情感。
我試圖走進你的世界,感受草原遼闊,體會縱橫馳騁,想象鐵血柔情,神往夢幻旖旎。真的是你在牽著我的手,帶我到鄉村的丘陵,腳步輕輕,話語輕輕,生怕不經意間碰碎了草叢中晶瑩的露珠。我如一個懵懂無知的孩子,無意間走進了童話的王國。
或是垂下憂傷的眼簾,或是抬起喜悅的眼眸,去欣賞身邊的景色,領略內心的風光。我已忘記我曾經有過的心事重重。我時而在煙波浩渺的湖面,看你指著的一尾魚,等待著它躍出水面,等待它輕盈的身姿在空中劃出一道優雅的弧線;時而彎腰撿起一片心形的葉子,在你的掌中緩緩展開,讓所有的夢都綠成一個顏色。
人常常面臨生存的困惑,總感到是一個人在這世間孤獨地行走;不知道活著的目的,不知道文字的表述是為了什么。其實,你說,文字的困惑是人共有的困惑,生存的目的是愛,愛的意義是精神,精神的載體是文字,文字的使命是催促和提醒。
和一本書的交流,就如同開啟一扇門;打開扉頁,也打開了自己。你坐著,我和你一起坐著,我的心與文字相握、聆聽、傾談,不知長夜靜寂,星辰滿天,一陣風從身邊輕輕拂過……
亮點透視
開篇點題,首尾照應。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開篇點出描述的對象,結尾也用相似的比喻,寫出作者與文學的純真交流,不僅呼應了題目,照應了開頭,而且深化了主題——讀書可以凈化心靈,感悟人生的真諦。
運用修辭,化虛為實。整篇文章大量使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將文學對人類的美好影響這一抽象的道理比喻成日常我們熟知的現象,化虛為實,貼切形象,易于理解。
親切自然,感情細真。文章運用了樸實的語言,行文像與朋友談話一樣,娓娓道來,讓人倍感親切。文章字里行間洋溢著作者對文學的贊美敬佩之情,感情細膩率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