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奇晉1942年生于四川成都。現為四川省文史研究館館員,省詩詞學會、省楹聯學會顧問,省,市書協顧問,省書學學會副會長,省巴蜀詩書畫研究會副會長。市政協書畫院副院長,開明印社名譽社長,四川師范大學藝術學院客座教授,中國書協會員,中國蘇軾研究學會會員,曾任四川省書法家協會三、四屆副主席兼教育委員會主任,省文聯三、四屆委員,成都市書法研究會副會長,成都市書法家協會一、二,三屆副主席,市文聯二屆委員。1991年與劉正成合作編寫出版《中國書法全集·蘇軾卷》,次年獲四川省第五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科研成果二等獎。1994年參加《四川省志·文藝志(1840年—1990年)》的編輯工作,任書法部份的總纂和撰稿。
劉君奇晉之書法,發軔于“雙江二劉”著名的書香世家。其高祖止唐公劉沅系清季碩儒、書法家,因其治學嚴謹、著述宏富而飲譽巴蜀,素有“四川孔夫子”之稱。這種家學一直影響到其父劉東父先生。奇晉之書,則受父溉澤,根深則葉茂,其學自然不菲。
奇晉兄之書,雖是優游漢魏,碑帖相濟,但其作品中流露更多的,是他對帖學的苦心和自覺。其間,可以清晰地看出他對傳統經典的追慕和發自內心的審美涌動。當然,與強調視覺沖擊力和張揚個性的時風相較,其書則顯平正、平和。這恰恰反映出一個從藝者的良好心態——以平常心,寫平常字,保持了一份純真。
奇晉兄于帖,涉獵甚廣,數十年筆耕不輟。二王以外,尤其對李北海、蘇東坡、趙孟頫三家最為上心,心慕手追,寒暑無間。他好讀書,注重對理論的研究、思考。所編《中國書法全集·蘇軾卷》,考據精詳、論述清新而榮獲四川省社科優秀科研成果二等獎,深得學界嘉許。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他對趙孟頫書藝的鐘情、研習,現今蜀中,堪稱獨樹一幟。
長期以來,趙孟頫這位宗師。無論在理論或創作上,時常遭到“忽悠”、冷漠,對其藝術和學術價值的判定,往往是抽象肯定,具體否定。近30年來,大凡習趙字者,多被嗤之為平庸、媚俗,每與國展無緣。這種學術現象和創作導向,混淆了史實與時尚的界限,破壞了書法創作取法多元化的和諧局面,滋長了“學霸”和盲目跟風。把不同的審美取向,變成了淺薄的所謂“格調”之爭,極大地損害了一些書法愛好者的學習熱情。對此,劉兄只是付之一笑,冷暖自知,“躲進小樓”潛心于學。他對趙孟頫進行了系統的研習,所涉趙氏經典《洛神賦》《赤壁賦》《蘭亭序》《膽巴碑》《道德經》等,反復學習,饒有心得。學趙而不固守,故其腕下并非簡單的松雪面目,同時融入了東坡意趣、北海風骨,其書法作品,平和中見機杼,寬博中顯雄強,舒卷自如、氣韻悠長,蔚為可觀。
劉兄為人平和,做事低調,作書平正,但決不平庸。盡管他的書藝在書界已形成影響,但他仍然孜孜以求,為學不倦,實在難能可貴。他于書法,不以參展為目的,不為功利所累,而視為生活的一部分,在為社會服務之余,盡情享受書寫帶給自己的愉悅。此前,他沒有辦過個展,也沒有出版過個人專集,這種淡泊名利及嚴謹的治學態度,殊為可貴。
奇晉兄作為一名專職文化干部,長期從事書法教育,為培養四川的書法后備人才,殫精竭力,數十年如一日,主持、籌辦過多屆全川少兒、教師書法展,成績卓著。作為職場中人,他是一名優秀的敬業者;作為職業書人,腳踏實地,“不藉秋風聲自遠”,是一位有良知的藝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