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社書壇點將錄》一書醞釀于2009年。當時正值南社成立100周年紀念活動,由蘇州市文聯副主席、蘇州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王偉林先生鄭重倡議。
研究南社的行家不少,可是專門研究南社書法的實在廖廖。南社書法的研究,是個拓荒性課題。南社,不算新南社,就有1183位社員,其中書法的佼佼者到底有多少,實在不容易統計。我以參編過《南社百杰》一書為基礎,參照柳無忌、殷安如的《南社人物傳》,鄭逸梅的《南社叢談》,邵迎武的《南社人物吟評》,吳江政協文史資料《紀念南社成立八十周年專輯》等書籍,基本確定了諸如:柳亞子、陳去病、高天梅、李叔同、朱少屏、姚光、高燮、吳梅、黃賓虹、于右任、姚鴆雛、徐枕亞、劉季平、傅屯艮、沈鈞儒、王大覺、葉楚傖、朱劍芒、汪東、范煙橋、胡樸安、姜可生、蔡寅等70余位書家。
為了深入研究南社,我努力搜尋第一手資料。這第一手資料,最為珍貴的就是南社社員的未刊手稿和種種手跡。真篆隸草行,可謂百花齊放,眾妙畢備。《南社書壇點將錄》一書,主要是以吳江博物館、柳亞子紀念館、臺灣何創時書法藝術文教基金會3個單位的藏品為基礎,再加如下單位的支持:蘇州博物館、國際南社學會、昆侖堂藝術館、姚光故居、李叔同紀念館、李根源紀念室、沈鈞儒紀念館、葉楚傖故居、青浦博物館、金山博物館、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國南社紀念館、吳江圖書館、蘇州大學圖書館、蘇州圖書館、蘇州市南社研究會、蘇州南社研究院。還有南社后裔及收藏家無私提供了大量珍貴的材料,主要有:李學忠、陸貞雄、姜書凱、郭長海、蔣偉國、沈憲、沈愈、丁君彥、周文曉、華建平、王福、王金聲等。總共得到南社書法手跡800余件,從中選擇了500余件。
手跡圖片搜得以后,不少需要釋讀,尤其是草書,需要一字不拉地釋讀到位,決不是欣賞一般藝術作品那樣的輕松。再就是對各家各體的評價,比如各位大家對書法的貢獻,一般書家的師承、流派、特色的鑒賞與評析,往往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有的甚至大相徑庭。凌在純、孫俊良、王偉林、汝悅來、張明等先生提出了很好的指導意見。沈國平、孫榮觀和汝孝德等幾位對于圖片的處理尤為盡心。
20lO年5月4日由王偉林先生主持,在吳江同里鎮專門召開了《南社書壇點將錄》一書的座談會。會上,我得到了華人德、陳道義等老師的指點,獲益匪淺。會后,得到蘇州市書法家協會的不少幫助。
本書鑒評書法,不僅僅從藝術的角度,更注重社會內容。南社書家,多有積極用世之心,他們的書法對政治、經濟、軍事、文學藝術、民風民俗乃至人的心理等眾多社會領域及各個角角落落都留下了珍貴史料,產生過積極影響。本書就搜集到了不少這樣珍貴的材料,內中不乏鮮為人知的史料,還有南社書家的遺聞佚事、鮮活生動的生活片斷,本書將它搜羅進來,記錄下來,料想對南社研究必將有所裨益。
《南社書壇點將錄》一書,內中肯定有著不少錯誤缺點,值得商榷的地方一定更多。希望當今書壇的碩彥、高手,以及讀者、朋友能夠多多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