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蕭平 別署平之、戈父,室名愛蓮居。1942年生于重慶,祖藉江蘇揚州。1963年畢業于江蘇省國畫院。曾任書畫鑒定之職于南京博物院十九年,1981年調江蘇省國畫院。現為江蘇省國畫院國家一級美術師,江蘇省文化藝術研究院研究員,兼東南大學,南京藝術學院、北京大學資源美術學院、南京農業大學、揚州大學教授,文化部藝術品評估委員會委員、江蘇省美術館鑒定顧問、南京博物院鑒定顧問、江蘇省美學學會副會長、清代揚州畫派研究會名譽會長、龔賢紀念館名譽館長、江蘇省海外聯誼會文化藝術委員會主任、江蘇省政協書畫室副主任、江蘇省第七,八、九屆政協委員。出版《蕭平書畫集》《筆墨春秋——蕭平書畫集》《墨緣——蕭平書畫集》《愛蓮——蕭平六十華誕畫荷精品集》《蕭平書法集》《中國水墨——蕭平卷》《當代中國山水畫壇十名家——蕭平作品》《山水畫傳統技法解析》《人物畫傳統技法解析》《花鳥畫傳統技法解析》《龔賢研究》《倪云林研究》《婁東畫派》《陳淳》《龔賢》《中國畫》《鑒識傅抱石》等書畫冊和專著。參與編著《中華文物鑒賞》《珍寶鑒別指南》《六朝藝術》《國寶大典》等。
手札,即書信。是人們的一種通訊方式,是每一個有文字能力的人皆可為之的。然而,它又是一種簡便的文學形式與書法形式,能夠具備相當的史料或藝術價值。王羲之信筆兩三行的便條,不是已經成了我們公認的國寶級的法帖了嗎?
簡便的形式,家常的內容(不外生活、工作、學問、交游),率性與自由便自然成了它的特質。因為如此,名人的手札成了研究其人品、學識不可或缺的珍貴而真實的資料;藝術家的手札,更可以在這小小的尺幅間,透露出藝術的天性與率真。
時代的變遷,生活節奏的加速,電子產品的普及,通訊的發達、便捷……人們由毛筆書寫信札到硬筆書寫,再到放棄書寫。手札、書信成了行將消失的生活記憶,成了遠離生活的文物藝術品。
筆者有感于斯,數十年來,在鑒藏實踐中關注手札的收存,所得逾百,自明人到現代,已初成氣候。此處所載,僅其中一少部分,多是近現代名家。中間有些是他們直接寄我的,記載著我與他們的一段段交往,那些已經過去多年的記憶,回想起來有著無盡的情味。那些載著各自性情特征的手筆,或古意盎然,或獨標新格,或蒼遒倔強,或樸質溫厚……無一不是高雅雋逸的藝術珍品。公諸同好,以求共賞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