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三中和六中全會精神和“兩個千方百計”和“兩個努力確保”目標要求,提升農民科學文化素質和生產技能,加速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全面推進農業科技進村、到社、入戶,農業部決定在全國開展冬春農業科技大培訓行動(以下簡稱“大培訓”),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十二五”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總體目標和中心任務,以現代農業發展和農民科技需求為導向,以重大農業工程項目為載體,堅持“政府主導、上下聯動、多元參與、廣泛培訓”的工作機制,整合各類教育培訓資源,促進農科教結合、產學研協作,利用冬春農閑季節,多層次、多渠道、多形式地開展農業科技培訓,結合農業科教系統創先爭優和深入基層“接地氣”等活動,形成大聯合、大協作、大培訓的工作格局,在全國范圍內掀起“學科技、用科技、促雙增”的熱潮。
二、工作原則
(一)立足實際
圍繞農業生產、農產品加工、農業服務、農村管理與社會事業發展,從當地農業農村發展人才需求和農民培訓需求出發,大力開展冬春農業生產技術,特別是防災減災和節本增效等關鍵技術實習培訓,采取現場培訓與遠程培訓相結合、入戶指導與集中辦班相結合、傳統培訓與現代培訓相結合的方式,把農業新成果、新技術、新信息及時快捷地傳遞給農民。
(二)廣泛動員
采取部省聯動的方式,廣泛發動教育培訓、技術推廣、農業科研、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等多方力量,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科技培訓工作,推進專家、培訓教師、農技人員與廣大農戶的對接互動,形成廣泛參與、上下聯動、層層落實的大培訓格局。
(三)構建機制
要注意探索和總結好經驗、好做法,為今后開展冬春培訓打好基礎。通過科學部署,探索形成“政府主導、多方參與、分工協作、高效運轉”的大培訓機制;組織農業科研、教育培訓、技術推廣力量,構建農業科技成果快速轉化應用機制;依托項目績效評價體系,構建以農民需求為導向的農民培訓反饋機制;整合項目資源,形成大培訓穩定投入機制。
三、培訓方式和內容
根據農業發展方式的轉變和新農村建設的需要,依托現有各類項目資源,重點圍繞強農惠農政策、防災減災知識、節本增效技術、種養業關鍵技術、農產品質量安全、農產品加工與營銷管理、農耕文化等內容,因地制宜地對基層農技人員、農業社會化服務人員、科技示范戶、種養大戶和普通農民開展培訓。
(一)基層農技人員培訓
重點依托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示范縣項目、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高產創建示范縣等項目,按照農業部《基層農技人員培訓大綱》要求,采取異地研修、集中辦班、現場觀摩等方式,對縣、鄉兩級農技人員分區域、分專業進行培訓,切實提高基層農技人員的專業水平和指導能力。
(二)農業社會化服務人員培訓
重點依托農村勞動力培訓陽光工程及農機購置補貼等農業重大工程項目,采取集中辦班、現場實訓、工學交替等方式,對村級動物防疫員、鄉村獸醫、植保員、農機手、沼氣工、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帶頭人、農業經營管理人員、涉農企業人員及農業創業人員等開展培訓,著力提高農業和農村社會化服務水平。
(三)農業科技示范戶和種養大戶培訓
依托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示范縣項目、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綜合試驗站、糧食高產創建工程等項目工程,采取集中培訓、分戶指導、實地觀摩交流和田間學校等方式,重點培養種養規模較大、示范帶動能力較強、有一定科技水平的科技示范戶,提高他們的科技接受能力、自我發展能力和輻射帶動能力。
(四)普通農民培訓
結合各級各類農業項目,采取“手把手、面對面”現場培訓、田間學校、入戶指導、遠程技術服務、發放光盤、明白紙、農村“大喇叭”等多樣靈活的方式,逐村逐戶扎實開展科技培訓,快捷有效地為廣大農民提供技術、信息和咨詢服務,全面提高農民科技文化素質。
四、任務分工
“十二五”期間,每年12月至次年4月底冬春農閑季節,在全國持續開展大培訓。農業部統一部署,部省聯動,以省為主組織實施。農業部各相關司局按照總體方案要求開展大培訓工作。重點任務和分工如下。
(一)啟動大培訓行動
2011年12月初,由農業部科技教育司牽頭籌備召開全國農民教育培訓工作會議,啟動大培訓行動;12月上旬,印發《全國冬春農業科技大培訓行動方案》。
(二)開展陽光工程提質增效大培訓行動
由農業部科技教育司牽頭,農業部農民科技教育培訓中心等單位參與,按照培訓要求,規范開展培訓,全面促進陽光工程提質增效。
(三)開展現代農業科技與農耕文化遠程大培訓行動
由中央農業廣播電視學校牽頭,地方農業廣播電視學校參加,利用遠程網絡系統舉辦農技人員知識更新大講堂、現代農業科技大講堂和農耕文化大講堂,在北京啟動大講堂培訓活動。
(四)組織“農業專家宣講團”
由農業部科技教育司牽頭,部屬三院、部部共建大學參加,組織50名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專家和農業部重點實驗室的專家,主要針對農技人員開展基礎理論和重大技術培訓。
(五)開展穩糧增產大培訓活動
由農業部種植業管理司牽頭,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等單位參加,舉辦穩糧增產大培訓活動,重點培訓冬春田間管理、農產品質量安全、防災減災等技術。
(六)開展農機化技術大培訓活動
由農業部農業機械化管理司牽頭,農業部農業機械化技術開發推廣總站等單位參加,現代農業裝備“學科群”配合,在江西舉辦大培訓活動,重點培訓農機化新技術、安全生產技術、新型農機具使用與維修技術等。
(七)開展水產健康養殖培訓活動
由農業部漁業局牽頭,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總站等單位參加,組織水產技術推廣體系等人員,重點培訓水生動物防疫檢疫、科學用藥、水產品質量安全、稻田綜合種養等技術。
(八)開展鄉村獸醫師資培訓活動
由農業部獸醫局牽頭,中國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等單位參加,在西藏、湖南等地舉辦鄉村獸醫師資培訓活動,重點培訓常見動物疫病診斷、用藥原則及常用治療等技術。
(九)開展農墾奶牛現代化管理培訓活動
由農業部農墾局牽頭,中國農墾經濟發展中心參加,在黑龍江等重點地區舉辦農墾奶?,F代化管理培訓活動,重點培訓標準化養殖、飼料營養、良種繁育、疾病防治、糞污生態處理等技術。
(十)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行動
根據大培訓方案,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以下簡稱“各省”)農業行政管理部門、部屬三院、中央農業廣播電視學校、部部和省部共建大學結合本地區、本部門、本單位實際制定實施方案,于12月中旬報農業部科技教育司。12月至次年4月底,各地、各單位全面開展大培訓工作,并結合各自特點每年舉辦大培訓標志性活動。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明確工作職責
農業部成立由有關司局和直屬事業單位負責人組成的工作協調組,負責總體方案制定、綜合協調、政策落實和總結宣傳。各省農業行政主管部門也要建立相應的協調機制,負責大培訓方案的組織實施;各農業科研、教學、推廣單位、農業廣播電視學校、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綜合試驗站、農業部現代農業技術培訓基地全面參與大培訓行動。
(二)整合項目資源,形成工作合力
各省農業行政主管部門要統籌利用各方資源,依托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農業部重點實驗室、陽光工程、現代農業人才支撐計劃、糧食高產創建工程、農業科研專項、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示范縣、超級稻新品種選育與示范項目等,多層次、多渠道、多形式地開展大培訓工作,形成“體系、項目、基地、人才”相結合的強大合力。
(三)開展督導檢查,確保任務落實
各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要積極行動起來,精心組織,周密安排,扎實抓好大培訓的每一個環節。要加強監督檢查,及時掌握各地培訓工作進展,了解培訓工作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及時提出應對措施,確保各項任務落實并取得實效。
(四)加大宣傳力度,營造良好氛圍
充分利用電視、廣播、網絡、報刊、雜志等多種途徑,大張旗鼓地宣傳大培訓行動。各省農業廳(委、局、辦)和有關單位要確定專人負責大培訓宣傳和信息報送工作,充分挖掘和宣傳扎根基層、服務農民的典型事跡,擴大大培訓行動的影響力,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
(五)開展總結表彰,探索激勵機制
農業部將在此次大培訓結束時,全面總結各地工作的經驗成效。各省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和各單位2012年5月底要總結大培訓的典型經驗和工作成效。要探索激勵政策,鼓勵各地、各單位對在大培訓工作中成績突出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獎勵,對長期扎根在農業生產一線開展大培訓的教學、科研、推廣人員參加職稱評審或評獎時給予優先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