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務院印發了《全國現代農業發展規劃》。這個規劃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發布的首部現代農業發展規劃,為了幫助公眾和媒體更深入地了解規劃,農業部總經濟師、新聞發言人陳萌山回答了記者的提問。
問:今后5年我國推進現代農業建設有8大重點任務、14項重大工程建設,國家將采取哪些措施來促進這些任務的完成?
答:加快現代農業發展是一篇大文章,實現《規劃》提出的任務目標必須加大投入、強化措施、綜合施策。圍繞這樣的總要求,規劃提出了六個方面的的保障措施。
一是保證農業投入穩定增長。現代農業必須要靠現代的裝備和技術來支撐及武裝,所以必須解決投入的問題。規劃中進一步明確國家對農業投入總量要持續增加、比例要穩步提高,要求縣級以上財政每年對農業的總投入增長幅度應當高于其財政經常性收入增長幅度,同時提出預算內固定資產投資要向重大農業農村建設項目傾斜。耕地占用稅稅率提高后,新增收入全部用于農業。
二是加強農業支持保護。主要體現在財政金融對農業的支持問題。現在的農業政策體系中最主要是農業的“四補貼”,建設現代農業我們提出要繼續實施農業的“四補貼”政策,同時要增加補貼的規模、擴大補貼的品種、完善補貼的辦法、增強補貼的時效。除此之外,規劃中還提出要加大動物強制免疫補貼力度,逐步完善農業生產關鍵技術應用與服務支持政策,尤其是要大幅度增加農業防災減災穩產增產關鍵技術良法補助,完善主產區利益補償機制,全面實施和完善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
三是進一步擴大農業對外開放。通過加強農業科技交流合作,加大引資引智力度,吸引外資投資農業鼓勵類產業,制定農業“走出去”戰略規劃,鼓勵農產品國際貿易。
四是深化農業農村改革。加強對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新形勢下農村改革試驗區工作指導和支持,統籌城鄉產業發展,發展農村服務業和鄉鎮企業,制定農村二、三產業加快發展的鼓勵政策。統籌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逐步建立城鄉統一的公共服務制度。統籌城鄉勞動就業,健全城鄉平等的就業制度和覆蓋城鄉的公共就業服務體系。統籌城鄉社會管理,積極穩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推進省直接管理縣(市)財政體制改革。
五是強化農業法制保障。要完善以農業法為基礎的農業法律法規體系,研究起草農業投入等方面的法律法規,全面推進農業綜合執法,深入開展農業普法宣傳教育。
六是加強組織領導。堅持“米袋子”省長負責制和“菜籃子”市長負責制;完善體現科學發展觀和正確政績觀要求的干部政績考核評價體系,把現代農業發展的主要指標,包括糧食生產、農民增收、耕地保護作為考核地方特別是縣(市)領導班子績效的重要內容;全面落實耕地和基本農田保護領導干部離任審計制度。
問:發展現代農業要靠農民,但是隨著農村勞動力轉移,“誰來種田”、“誰來養豬”的問題越來越突出,這個問題在規劃中是如何考慮的?
答:在工業化城鎮化快速推進的背景下,農村勞動力向城市轉移是我國現代化發展過程中的必然趨勢。解決“誰來種田”、“誰來養豬”的問題,需要在發展農業社會化服務、實行適度規模經營,培育新型經營主體和提高農業比較效益等方面下功夫。在發展農業社會化服務方面,《規劃》將“大力發展農業社會化服務”作為“十二五”時期現代農業發展的重大任務之一,從增強農業公益性服務能力、大力發展農業經營性服務兩方面進行了部署,明確提出要“培育壯大專業服務公司、專業技術協會、農民經紀人、龍頭企業等各類社會化服務主體,提升農機作業、技術培訓、農資配送、產品營銷等專業化服務能力”,為農戶提供低成本、便利化的生產經營服務。
在發展適度規模經營方面,《規劃》在重點任務中明確提出,“在依法自愿有償和加強服務基礎上,完善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市場,發展多種形式的規模化、專業化生產經營。引導土地承包經營權向生產和經營能手集中,大力培育和發展種養大戶、家庭農(牧)場。支持農民專業合作社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建立規模化生產基地”。在培育新型經營主體方面,現代化農業必須要有現代化的農民,《規劃》在重點任務中就“壯大農業農村人才隊伍”進行了部署,提出要“大力發展農業職業教育,加快技能型人才培養,培育一批種養業能手、農機作業能手、科技帶頭人等新型農民”,鼓勵和支持新一代有技術、會經營的農民在農村或者回到農村從事農業的現代化經營。
在提高農業比較效益方面,《規劃》在保障措施部分就提高糧食最低收購價、加大補貼力度、落實農資綜合補貼動態調整機制等方面做了明確部署,目的就是為了提高農業比較效益,調動農民生產積極性。總之,國家要破解“誰來種地”問題需要綜合施策,上述工作完成得好,就能夠大幅度提高土地產出率、勞動生產率、資源利用率,進而從根本上解決“誰來種地”問題。去年底,國務院表彰全國糧食生產先進單位和個人,其中不乏種糧規模超過1萬畝、甚至達到五六萬畝的農戶,這么做的目的就是要培育新型的農業主體,這些種糧大戶都是知識分子,不僅種地規模大,單產水平比其他農戶要高20%以上。所以,解決“誰來種地”的問題需要綜合施策。
問:農業部將采取哪些措施推動《規劃》的貫徹落實?
答:圍繞規劃的實施,農業部將做好四方面工作。
一是加強統籌協調,明確責任分工。全國現代農業發展規劃的實施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農業部將按照國務院文件要求,立足職能,會同各有關參與部門,搞好規劃任務的分解落實,切實加大規劃實施的指導、宣傳等各項工作,加大現代農業發展的支持力度,并在年度工作安排上進行明確分工和任務分解,確保各項工作落到實處。
二是強化政策落實,推進重大工程。進一步加大國家強農惠農富農政策落實力度,進一步推動有關政策資金投入重點向主產區傾斜,強化現代農業重點區域建設力度。會同有關部門,組織實施好規劃提出的旱澇保收高標準農田建設工程、現代種業工程等14項重大工程實施力度,爭取政策支持,加大投入力度,保證建設效果。
三是探索發展路徑,強化示范引導。針對各地現代農業發展路徑不明、亟需示范引領等問題,規劃把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作為一項重點任務提出,從“加大示范區建設力度”和“發揮示范區引領作用”兩方面進行了部署,目的就是要在點上尋求突破、進而示范帶動全國現代農業發展。目前全國已認定了153個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規劃提出“十二五”期間總體上要“高標準、高起點、高水平創建300個左右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農業部將按照“鍥而不舍、不斷創新、以點帶面梯度推進”的思路,通過加強政策謀劃、建設指導、監測評價和宣傳培訓,努力營造政府引導、多方參與、社會支持、共同推進的工作格局,推動示范區建設再上新臺階。
四是積極開展規劃實施情況跟蹤評估,適時提出新的政策措施建議。建立規劃實施情況跟蹤評估機制,及時掌握規劃實施的新情況、新問題,組織召開規劃實施情況和現代農業發展經驗交流會、高層次專家座談會、現代農業建設現場會,不斷提高推進現代農業建設的思想認識,強化工作宣傳和交流,提高謀劃新政策、新舉措的能力,充分調動各有關方面積極性,集中力量、集中智慧推進全國現代農業建設上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