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金美生于江蘇省洪澤縣黃集鎮龍港村。因家境貧寒,缺少科技致富的本領,年輕時趙金美先后在上海、南京等地建筑工地和砂石場打工。在外闖蕩數載未能圓夢的趙金美不敢言累,又卷起袖子,最終在家鄉依靠科學養殖闖出了一片新天地。
1994年家鄉發展生豬生產,趙金美一次抱回了10頭小豬仔。由于青料問題沒有解決,每天天剛亮,趙金美就開著他的手扶拖拉機到鄰近的范集等地去找草刈割。時間與精力花費了不少,可最后10頭豬還賠了2700多元,不懂養豬的趙金美第一次在看似簡單的養豬上吃了虧。
但是趙金美沒有灰心,趕集時他看到一個賣鵝的大戶生意興隆,便與之攀談起來,得知養殖四季鵝時間短、成本低、利潤高,100只鵝一季下來就能賺個千把塊。想起家里正好有一堆癟稻,趙金美便動了心,夫妻倆商量之后便東挪西借湊了6000元,一次性訂購了500只苗鵝回來?!伴_弓沒有回頭箭?!狈蚱迋z把這些小鵝當作心肝寶貝小心侍候,夜里輪流值班,屋里的溫度低了,趕緊生火,溫度高了立馬通風。平時還生怕小鵝扎堆軋死,一會兒扒開窩棚瞧瞧有無異常,10天不到,夫妻倆都瘦了一圈。但偏偏禍從怕中來。一天,趙金美發現小鵝生了病,雖全力救治,但最后500只半大的鵝還是死了一半。經過兩個多月的飼養后,趙金美飼養的第一批鵝出欄上市了,賣完鵝一算賬,這批鵝基本打了“平手”不賠不賺。
經過兩次養殖,趙金美在心中掂量出了科技的份量。他一邊想甩開膀子大干,而一邊又缺少過硬技術。就在這時,2003年全國新型農民創業培植工程在洪澤縣試點,趙金美多年的養殖致富夢又得以繼續。他主動報名,經村組推薦,終于在當年11月底如愿以償地參加了培訓。課堂上他如饑似渴地聽老師講解畜禽養殖基礎理論以及現代農業技術、農業工程技術、經營管理和法律知識,課后對聽不懂、吃不透的問題又虛心請教老師。在情景教學階段,學校安排學員到養殖基地和示范養殖大戶家中進行參觀學習。培訓使他大開眼界,增強了回鄉創業的信心。培訓結束前,他信心百倍地醞釀養殖創業計劃,并在老師的幫助下,制作了符合自身實際的創業項目計劃書。
2004年春,“鍍金”后的趙金美在黃集鎮養鵝園區承包了30間鵝舍和用于種植牧草的74畝土地,開始實施他的創業發家計劃。他和妻子卷起鋪蓋,支起窩棚住進園區,一門心思種草養鵝,雄心勃勃地開始投身規模化養殖的創業之路。創業中他首先選擇由本地培育的四季鵝新品種——洪澤湖鵝,飼養中仔細琢磨學到的養鵝技術,著重把好小鵝防疫關,按老師傳授的技術要領小心翼翼地操作,精心飼養每一只鵝苗。江蘇畜牧獸醫職業技術學院輔導老師先后多次到他家回訪,提供后續技術服務和產銷技術信息,幫助他解決養鵝中的技術難題。勤奮努力終有回報,當年他養洪澤湖鵝保種鵝43套,商品鵝2000余只,供應市場苗鵝4000只,獲利4萬多元。
經過一年的辛勤勞作,小試牛刀成功后的趙金美信心大增,他又向更高的目標邁進。2005年初,趙金美經過認真考察論證,并通過縣級農業部門的技術幫扶,決定搞養豬創收。在縣、鎮兩級政府政策扶持下,他投資17.3萬元,興建了480平方米的豬舍30間,創建了洪澤縣黃集鎮金美生豬養殖場,從事生豬規模養殖。2008年底,不斷獲取資金和技術經驗積累的趙金美步子更大了,他又實施了養殖場二期工程,豬場飼養規模和養殖水平得到大幅提升。2009年出欄生豬2300頭,發展母豬養殖57頭,年銷售苗豬4000余頭,共獲利30多萬元。同時,他曾承包稻麥種植220畝,現又發展蛋雞養殖,每年新增收入20多萬元。辛勤的汗水換來了不少榮譽,近年來,他先后榮獲江蘇省種糧大戶和市、縣黨員“雙帶”標兵、“十佳”創業致富標兵等光榮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