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電視臺第七套播出。時段一,首播:周一至周五14∶43-15∶13,重播:周二至周六6∶05-6∶35;時段二,首播:周一至周五、周日19∶00-19∶30,重播:周一至周日0∶12-0∶42。節目全文可登錄:www.ngx.net.cn。
《白色金針菇周年生產技術》
白色金針菇是我國最早進行人工栽培的食用菌之一,一直以它的鮮嫩味美和色澤極佳備受我國人民的喜愛,甚至還遠銷海外。如今隨著市場需求的增加,雖然種植面積在不斷擴大,但由于白色金針菇對環境的要求比較嚴格,在普通大棚內只能進行冬春季的栽培,所以還是不能完全滿足市場的需求。再加上白色金針菇的保鮮貯藏比較困難,因此我們在其它季節里只能吃到白色金針菇的罐頭產品。
近年來在科技部門的努力下,通過自動控溫技術營造適宜的環境,來滿足白色金針菇不同生育階段的要求,使白色金針菇在不受自然條件影響的設施條件下,能夠全年連續栽培,連續產出,真正實現了白色金針菇的周年生產,不但使人們在一年四季都能吃到鮮嫩的金針菇,而且還增加了種植者的收益。
本節目從生產場地要求、培養料配制、菌種的制備、發菌管理和出菇管理等幾個方面對白色金針菇周年生產技術作了詳細的介紹。
《四色韭黃、韭青栽培技術》
韭菜,是我們常吃的蔬菜,根據韭菜的特性,對它進行軟化栽培,可以生產出很多種特色產品,比如韭黃、四色韭黃、韭青等。
這些特色菜品是怎么生產出來的呢?其實它們在栽培技術上大同小異。先說四色韭黃,它是通過揭蓋塑料薄膜、揭蓋草苫子等方法,對韭黃進行溫差調控,當韭菜避光栽培的時候,假莖就變成黃色;當部分假莖感受陽光,就會變成綠色,當葉尖上感受到低溫的時候,葉尖又變成了紫色。明白了韭菜的這種變色原理,我們就可以通過輔助其他措施調節栽培期間韭菜的溫度和光照,從而培育出白、黃、綠、紫四種顏色的韭黃,故名“四色韭黃”。
那并沒有改變韭菜原色的韭青又是怎么栽培出來的呢?原來通過對韭菜進行小拱棚培土栽培,讓韭菜的假莖變得更長、更白,韭菜的葉片更綠,這樣就形成了另一種非常有特色的蔬菜——韭青。
對這些特色菜感興趣的農民朋友,不妨按節目中講的技術去實踐一下。
《皖系長毛兔的養殖技術》
皖系長毛兔是以德系長毛兔、新西蘭白兔兩個品種經過20多年的雜交選育后,成功培育出的一個綜合生產性能較高的粗毛型長毛兔新品種,它是我國繼浙系長毛兔之后第二個自主培育的國家級長毛兔新品種。皖系長毛兔將長毛兔育種中難以兼得的幾個優良性狀融為一體,解決了毛兔育種中高產毛量和高粗毛率難以兼得的難題。培育出來的皖系長毛兔屬于中型長毛兔,具有粗毛率高、前期生長速度比較快、耐粗飼、適應性比較強的特點。皖系長毛兔體軀勻稱、結構緊湊,體型中等,全身被毛潔白,濃密而不纏結,并富有彈性和光澤,兔毛長7~12厘米。成年兔平均體重為4.5公斤左右。
本節目將以皖系長毛兔申請國家新品種為切入點,向觀眾重點介紹了皖系長毛兔的特點和養殖技術。
《夏玉米晚收直播高產栽培技術》
夏玉米直播晚收高產栽培技術指的是選用中晚熟品種,改麥套玉米為麥收后直播,同時收獲時間比以前推遲10~15天的栽培技術,這種方式比傳統的麥套玉米平均每畝增產15%左右,適合在黃淮海地區大面積推廣。
相對于麥套玉米的栽植模式,它有很多優勢:首先套種玉米容易造成出苗不齊,大苗欺小苗,而直播是在麥收后用機械播種,出苗率高而且出苗整齊。其次,麥套玉米籽粒形成期是在高溫多雨季節,容易導致玉米籽粒灌漿不足,后期容易發生早衰,很難達到高產,而直播玉米的籽粒形成期正好是秋高氣爽,非常有利于籽粒灌漿,易于高產。
本節目詳細介紹了從夏玉米的播種,田間管理(包括肥水、病害等等),到夏玉米收獲時應注意的問題,希望能對廣大黃淮海地區的玉米種植戶有所幫助。
《牡丹控花技術》
牡丹被譽為百花之王,在自然條件下,一般是早春發芽抽條,四五月份開花,冬季休眠,一次花期也就只有20天左右。在過去,一旦錯過了花期,若想再看上一眼牡丹花可就得等上一年。不過現在的牡丹,不光能夠在正常的花期開放,在一年四季里只要您想欣賞到牡丹盛開,控花技術都能給您實現愿望。
所謂控花技術就是通過改變溫度、光照等外部條件而達到人為控制花卉開放的技術。本節目具體介紹了實施盆栽牡丹控花的幾個技術要點:如品種的選擇、植株的選擇、上盆、冷庫存放、進入溫棚等,其中重點介紹了進入溫棚這個階段的管理措施。盆栽牡丹進入溫棚后要經歷緩苗階段、鱗芽萌動膨大到花芽開裂顯蕾階段、翹蕾到立蕾階段、小風鈴到大風鈴階段、圓桃到平桃階段、破綻露色和初開等八個階段,每一個階段的技術都馬虎不得,節目中對這些關鍵技術都有清楚詳細的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