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鞍山市臺安縣2005年開始引進生姜種植,平均產量1750 公斤/畝,產值10500元/畝,純收入4500元/畝。經過幾年的種植,臺安縣農廣校總結了適于該地區栽培的品種及高產配套栽培技術。
一、選擇良種,適期早播
選用濰坊市昌邑生姜研究所培育的豐產性好、抗逆性強的大面姜為主栽品種,搭配種植雙排姜、金昌姜等品種。生姜生育期140天左右,于5月上旬播種,利用塑料小拱棚栽培。
二、精選種姜,培育壯芽
選姜塊肥大豐滿、皮色光亮、肉質新鮮、不干不縮不腐爛、未受凍、質地硬、無病蟲害的健康姜塊做種用。
1. 曬姜
于播種前20~30天清明前后曬姜2~3天,可提高種姜溫度,促進養分分解,加快發芽速度,同時減少種姜水分,防止姜塊腐爛。
2. 困姜
種姜晾曬后堆放于室內1~2天,促進養分分解便可催芽。
3. 催芽
催芽適宜溫度22~25℃,15~20 天催芽結束。有兩種方法:(1)火炕催芽法。先將炕面鋪上稻草圍墻用棉被防風保溫,種姜排放高度為80厘米,上層覆蓋棉被,火炕加溫最高溫度不超過27℃;(2)電熱溫床催芽法:將溫床挖深60 厘米左右,整平鋪一層稻草再蓋一層塑料薄膜作為保溫層,上面鋪5~6厘米細沙,以便埋設地熱線,種姜排放在已埋設地熱線的沙土里,種姜擺放25 厘米左右,上面覆蓋稻草15 厘米,用塑料布防雨水。
三、施足底肥,精細播種
1. 施足底肥
生姜根系不發達,在土中分布較淺,對肥水要求嚴格,因此種生姜要選擇有機質含量高,肥水條件較好的地塊栽培。一般地塊每畝施優質農家肥5000公斤,撒施和溝施相結合。播種時除溝施農家肥外,每畝施硫酸鉀型復合肥35公斤,硼肥5公斤。
2. 播種
每畝栽種種姜500 公斤左右,生姜在播種前用250~400毫克/升的乙烯利浸種15 分鐘,然后播種,行距60厘米,株距16~18厘米,每畝保苗6000株,覆土厚度3~4厘米,及時插架蓋拱膜。
四、科學管理,及時收獲
1. 追肥
在施足基肥的基礎上進行分期追肥,第一次追肥是在幼苗期,當姜苗長到30厘米左右出現1~2個小分枝時,追施硫酸銨20公斤/畝。第二次在立秋前后,是生姜分枝和根莖膨大的關鍵時期,可適當重施,追施復合肥40公斤/畝,硫酸鉀10公斤/畝。
2. 澆水
生姜在生長過程中要求土壤始終保持濕潤,土壤相對濕度在75%左右,一般根據天氣情況,8~10 天澆1次水。
3. 中耕培土
生姜生長期間要多次中耕除草和培土。前期每隔10~15 天(雨后或灌水后)進行1次淺鋤,株高40~50厘米時,開始培土逐漸成高壟,防止新姜外露。
4. 防治病蟲害
生姜病害主要有姜瘟病(腐爛病)、斑點病和炭疽病,防治姜瘟病用農用鏈霉素加甲基托布津1500倍液灌根,或用50%琥膠肥酸銅(天T)可濕性粉劑300倍液連噴2~3次。防治斑點病和炭疽病可用75%百菌清或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交替噴霧2~3次。蟲害主要是姜螟(玉米螟),可在姜螟幼蟲盛發期7月上旬(一代)和8月上旬(二代)分別噴施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
5. 及時收獲
在初霜來臨之前,植株大部分莖葉開始枯黃,地下根莖已充分老熟時采收,收獲前3~4 天再澆1次水,以便收獲時姜塊上可帶潮濕泥土,有利于下窖貯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