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為豐富農牧民菜籃子,甘肅省肅北縣大力發展反季節蔬菜栽培,在荒漠戈壁上建設無土栽培日光溫室,有效解決了溫室占用耕地的矛盾。現將有關技術總結如下,供西北荒漠地區發展反季節蔬菜參考。
一、栽培設施
1. 栽培槽
地上式磚槽:選用24厘米×10厘米×5厘米的標準紅磚建槽,槽內徑為60厘米,槽深30厘米,槽長7.5米,槽間距70厘米。槽底及四壁鋪一層棚膜,膜邊壓在第四層磚下。在槽間走道鋪一層細碎砂石。
下挖式栽培槽:在鹽堿地或砂石地溫室地平面下挖30厘米,地面上碼一層磚,或用就地挖出的塊石砌槽邊,保持槽深30厘米,槽長7.5米,槽間距70~80厘米,槽間走道及底部處理與地上式相同。
2. 栽培基質
栽培基質一般分為有機原料和無機原料兩大類。有機原料包括食用菌生產的廢料、玉米稈、麥衣、葵花稈等,無機原料選用爐渣。有機原料必須經充分發酵后方可使用,要求是發酵好的有機原料與爐渣的配制比例為6︰4。一座50米長的溫室,準備玉米稈40立方米,菇渣5立方米,雞糞、牛糞各2 立方米,爐渣12 立方米。將發酵好的菇渣、玉米稈混合在一起放置7天后,再將經過過篩的爐渣混合在一起。根據混合料總量,每方再加入硫酸鉀復合肥0.5公斤。同時,每方基質中加入2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20克進行初步消毒處理,摻合均勻后堆悶3天,將基質料裝入栽培槽,按技術要求組織生產。
3. 供水系統
具備自來水設施或建水位差1.5米高的蓄水池。采用微噴滴灌帶,每槽內鋪2根,滴灌帶距槽邊10厘米。
二、品種與茬口
1. 品種
茄子選用紫陽長茄、雙龍長茄、黑龍長茄等品種;番茄選用保冠、中雜9號、秦皇908等品種;葫蘆選用早青一代、玉麗、翡玉等品種;黃瓜選用玉皇鼎、三冠王、日本崎玉等品種;辣椒選用特大羊角椒、隴椒2號等品種。
2. 茬口
有機生態型無土栽培適宜的茬口主要有越冬一大茬、秋延茬、早春茬三種。
越冬一大茬:黃瓜及茄果類蔬菜多采用這一茬口。一般7月中旬播種育苗,9月上旬移栽定植,11月中旬開始上市,到第二年7月中旬拉秧。
秋延茬:6月上旬育苗,7月中、下旬定植,10月中旬上市,12月底拉秧。
早春茬:11月中旬育苗,次年1月上、中旬定植,3月中下旬上市,7月底拉秧。
三、穴盤無土育苗
1. 種子處理
經曬種處理后,把相當于種子體積5倍的55℃溫水倒入盛種子的容器內,邊倒邊攪拌,待水溫降止30℃時停止攪拌,茄果類種子浸泡8~12小時,瓜類種子浸泡6~8小時,淘洗干凈,瀝去水,用紗布包好,盛于塑料容器內,上蓋一層濕毛巾,置于28~30℃的環境中催芽。每天早晚淘洗一次種子,約有60%種子露白即可播種。
2. 基質選擇
選用育苗專用基質。
3. 基質消毒
先用清水浸濕基質,再用50%的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均勻噴灑在基質上,堆悶12小時后即可使用。
4. 裝盤
選用72孔的穴盤,將準備好的基質裝入穴盤內,用刮板從穴盤一方刮向另一方,裝盤后每個格室清晰可見。然后用另一穴盤底部壓播種穴,兩手平放在盤上均勻下壓0.5厘米左右。
5. 播種
采用兩種方式育苗。
直播育苗:將種子點播于穴盤中,茄果類種子每穴點播1~2粒,瓜類種子每穴1粒,播后上蓋一層基質或干凈面沙,澆透水,覆報紙遮光保濕,穴盤擺放于平整的苗床,下鋪編織袋與土壤隔開。夏季育苗,設40目防蟲網,防止白粉虱等昆蟲進入,并覆蓋遮陽網適量遮光降溫,以利出苗;冬季育苗需在溫室中搭建小拱棚,并增加保溫措施。
二級育苗:主要用于茄果類蔬菜育苗。將經過處理的種子撒入平底穴盤或基質中,待種子出苗,兩片子葉展開時,再分入72孔穴盤中。
6. 育苗管理
播種后保持溫度20~32℃,當60%種子出苗后,撤去報紙,白天溫度以20~28℃為宜,夜間不低于15℃,子葉展開后,及時查苗、補滿空穴。天氣炎熱時,每天早晨10點鐘澆一次透水。半月后視苗情適當補充噴施寶、磷酸二氫鉀或綠風95等葉面肥。
四、栽培管理
1. 定植前的準備
定植前一周澆透基質,用1%的高錳酸鉀噴施架材、墻壁、栽培料。風口設置40目防蟲網,然后密閉溫室,使溫度達到60℃以上,悶棚3~5天。
2. 定植
選擇無病蟲、整齊一致的壯苗,雙行錯位定植,同行株距茄果類蔬菜40~45厘米,黃瓜35~40厘米,葫蘆50~60厘米。保持植株基部距同部位栽培槽內徑10厘米,定植深淺程度與原栽培面持平。邊定植邊澆定植水,定植一周后在槽面鋪70厘米寬超薄膜或舊棚膜。
3. 定植后管理
溫度、光照管理:合理調控溫室內小氣候環境,根據不同蔬菜需溫特性,保持冬季極端低溫8℃以上。開花結果期白天20~30℃,夜間15~20℃,避免35℃以上持續高溫。冬季夜晚注意增加溫室設施保溫性能,遇極端低溫天氣時,在草簾上加蓋舊棚膜提高溫度,同時要勤擦洗棚膜,并在后墻張掛反光幕來增強光照。
水分管理:澆水量根據氣候變化和植株長勢靈活掌握。定植后栽培料保持70%的濕度,一般晴天隔一天澆一次水,每次約5~15分鐘。深冬季節每3天澆一次水,每次半小時左右。2月份氣溫回升后每天澆一次水,并適當延長澆水時間。
施肥:定植后20天開始追肥,以后每隔15天追肥一次。肥料施于距植株根部5厘米以外的范圍,結果前每株用追施用肥10克,結果前期增至15克,結果盛期20克,此期也可根據植株長勢適量加入磷鉀肥、硼鎂鋅肥、磷酸二氫鉀等微肥或噴施葉面肥。
植株調整:苗高30厘米左右時吊蔓,生育期及時調整株型。茄果類蔬菜采用單稈或雙稈整枝,并適期摘心換頭,保持植株正常長勢。瓜類蔬菜采取單蔓整枝,坐果后及時摘除基部老葉、黃葉,改善通風透光條件。
保花保果:花期人工輔助授粉或用濃度適宜的2,4-D溶液涂抹花柄,以提高坐果率,防止低溫和高溫引起的落花落果,減少畸形果發生率。
4. 病蟲害防治
(1)生理性病害
生理缺水:表現為植株生長細弱,葉片干澀,沒有活力。幼苗期主要因定植后緩苗水灌溉不及時或水量不夠,使根系不能正常生長所致。成株期主要因兩次灌水間隔期過長或水量不夠,極度干旱缺水所致。要根據栽培茬口、天氣狀況及植株長勢靈活掌握灌水次數及灌水量,合理調整株型,保持旺盛生長。
漚根:主要表現為根量少、發黃、生長點萎焉,嚴重時整株萎焉,系灌水過勤、水量過多或陰雨雪天過量灌水引發,根系活力減弱,不能正常輸送水分所致,要通過合理灌水進行調節。
(2)浸染性病害
由于采取了有效的病蟲害綜合控制技術,溫室有機生態無土栽培一般較少發生浸染性病害,但若消毒不徹底,管理不嚴格,仍會引發一些氣傳性病害,要以農業及生態措施為重點,合理利用化學措施進行綜合防治。
猝倒病:屬苗期病害,系陰雨雪天低溫、光照不足濕度過大引發,幼苗從莖基部細溢猝倒。加強通風排濕,發病初期畝用72.2%普力克水劑400倍液、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64%殺毒礬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噴霧防治。
白粉病:每畝用農抗120或武夷霉素水劑100~150倍液噴霧,或50%多硫懸浮劑500倍液、80%大生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噴霧防治。
(3)主要蟲害
蚜蟲:畝用10%大功臣可濕性粉劑1000~2000倍液噴霧或用蚜虱凈熏棚防治。
斑潛蠅:畝用40%樂斯本乳油1000~1500倍液或40%綠菜寶乳油1000~1500倍液噴霧,結合煙劑熏棚防治。
白粉虱:蔬菜定植前,在放風口設置防蟲網,定植后張掛黃色誘蟲板誘殺。蟲口密度過大時,畝用 20%滅掃利乳油2000倍液或25%撲虱靈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液噴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