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下午,上海市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上海市加快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十二五”規劃》的主要內容。
上海市建交委副主任、上海國際航運中心推進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沈曉蘇在發布會上介紹,到2015年上海要形成國際航運中心核心功能,實現航運要素和資源集聚,其中港口、機場吞吐量繼續位居世界前列,航運服務體系基本建成,國際航運綜合試驗區建設取得新突破,
沈曉蘇透露,2011年,上海港成為世界第一個集裝箱吞吐量超過3000萬標準箱的港口,港口貨物和集裝箱吞吐量雙雙排名世界第一。
按新的規劃,到2015年,上海的集裝箱吞吐量將達到3300萬標準箱,繼續位居世界港口前列,同時航空旅客吞吐量達1億人次,貨郵吞吐量達到550萬噸,位居世界機場前列。
高端航運的愿景
在剛剛閉幕的中共上海十屆黨代會上,上海市委書記俞正聲表示,過去的5年,上海在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取得重要進展,國際航運發展綜合試驗區加快建設,航運機構、航運市場和航運產業快速發展,國際航運樞紐港地位日益凸顯。
上海在航運方面已體現出大氣勢。以空運為例,浦東機場連續三年貨郵吞吐量位居全球機場第三;全球排名前20家班輪公司都有分支機構人駐上海。上海浦東、虹橋兩機場已形成5條跑道、4座航站樓的規模。
運險業務發展迅猛,總量占全國相關業務量的17%,相當于國內其他五大主要港口業務量總和。
沈曉蘇透露,未來的重心將以建設高端航運服務業、提高航運軟實力為核心,以集聚各類航運要素為主線。
據介紹,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十二五”發展總體目標是:在保持傳統港航運輸業、裝備制造業發展優勢的同時,重點完善航運服務體系,形成有利于國際航運中心建設的政策環境,鼓勵各類市場主體充分發揮作用。
在具體目標上,未來幾年上海港貨物年吞吐量要保持在6.5億噸左右,集裝箱吞吐量繼續位居世界前列。
值得一提的是,2011年上海港貨物吞吐量達7.3億噸,同比增長11.4%。6.5億噸的數據,相比2011年反而要求更低。這顯示上海航運中心的建設,開始在質上有所側重。
沈曉蘇表示,2015年,上海航運中心將基本實現貨物、船舶、企業、資金、人才、信息、技術等航運要素與資源集聚,初步具備全球航運資源配置能力,形成上海國際航運中心核心功能。
內河水運也是重頭
諸多上海市級部門領導,均參加了新聞發布會。包括政府新聞發言人在內,一共8位市級部門領導列位發布會臺上。對這一近期少見的局面,一位與會媒體人士表示,“這體現出十次黨代會后,上海在四個中心建設的急迫性。”
上海十次黨代會明確上海未來5年側重于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調整產業結構,國際航運中心的建設正暗合這個趨勢。
不過,沈曉蘇在5月24日的發布會上表示,對比2015年建成“具有全球航運資源配置能力”的要求,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任務艱巨。
綜合試驗區的發展一直十分吸引國際航運界及企業的關注,其中涉及到國家部委層面給予的諸多包括稅收等方面的優惠。
規劃還要求,在國際航運結算的便利化水平有較大提高,航運融資的創新能力和多樣化程度達到或接近國際先進水平,航運融資、航運保險和航運衍生品交易規模在國際市場占比和影響力顯著提高。
上海市政府表示,將繼續爭取出臺一批符合產業發展需求的航運支持政策,集聚各類航運企業,使綜合試驗區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航運政策先行先試的示范基地。
上海市交通港口局副局長張林在發布會上表示,大力發展內河水運也將會是“十二五”建設的重頭,因為短期之內發展鐵路跟港口對接比較困難,目前比較可行的,是國家倡導的大力發展內河水運。所以在集疏運體系方面,集裝箱水水中轉比重未來應當從42%提升達到十二五末的45%。
在郵輪領域,上海將力爭實現5-8艘郵輪以上海為母港基地,郵輪母港旅客年發送能力達到30萬50萬人次,出入境郵輪及郵輪旅客分別實現500艘次與100萬-120萬人次的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