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旗飄舞、號角震天……6月2日至3日,首屆“中國摜牛”全國邀請賽暨“南湖創意文化節”在浙江省嘉興市南湖區舉行。這項被譽為“中國式斗牛”的“嘉興摜牛”,,已于去年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并成為嘉興市獨一無二的旅游品牌產品。
本屆邀請賽共有5支隊伍參加,分別是嘉興摜牛隊、河南摔牛隊、上海精武斗牛隊、浙江穆斯林摜牛隊、嘉職院勤禾摜牛隊。這場全國性特色賽事,以活態形式展現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實現競技性與傳統性有機統一,擴大武術文化的社會影響力。
在比賽現場,牛角吹響開場號,助手牽牛入場,隨著主持人一聲號令,摜牛士大步上前,面對體格壯實的黃牛,雙臂找準機會緊緊抵住牛犄角,依靠臂力將牛頭擰向一側;摜牛士緊緊抱住牛頭,用肩扛住牛下巴,與牛進行力的較量;在觀眾的助威聲中,運足力氣,將牛掀倒在地,場內掌聲雷動。對于在較量中無法勝出的斗士,按照規則,要向牛行禮,并給牛披上自己的披風。
除了精彩的“摜牛”表演,6月2日,由金庸先生題字的“中國斗牛館”揭牌,作為今后斗牛表演的固定場館。同時,南湖新區(東柵街道)還與嘉職院就傳承地域文化合作進行了簽約,探尋南湖武術淵源的《南湖武魂》首次發行。
6月2日下午,南湖區還舉行了首屆“嘉興摜牛”學術研討會,各級領導和相關專家近40人參加了研討。“在保護傳統文化方面,南湖區做到了傳承與創新的很好結合。”有關專家認為,非物質文化的保護是各地面臨的普遍難題,南湖區探索文化和經濟互利雙贏的產業發展之路,注重表現形式和內涵的創新、提升,以產業化推動活態傳承的做法非常好。
“‘嘉興摜牛’除了具備技術性和觀賞性,更體現了嘉興本土農耕文化特色和武學精神。集文明、和諧、觀賞、競技于一身的‘嘉興摜牛’,因其野性十足,力與美、剛與柔交融而更彰顯出其特殊魅力。”中國民族民間體育開發研究會常務副理事長徐金堯說。
本次比賽最激動的人,無疑是“嘉興摜牛”繼承人韓海華。從十多年來帶著幾名弟子輾轉全國各大賽事,到如今注冊演出公司,成立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海華武館,韓海華感慨良多。幾年前,由于“摜牛”耗費的人力、物力不菲,韓海華和他的團隊還只能在參加各種比賽和重大場合時露一手。這幾年來,在南湖區委、區政府的扶持下,韓海華的團隊逐漸壯大,不僅“摜牛”表演場次增多,還排練了《江南七怪》、《江南船拳》等節目,在海內外贏得了一定的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