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家長學校教材以“養(yǎng)成教育”為核心,集科學性、實用性、操作性為一體,開創(chuàng)了一種新型教學模式。同時,教材在編排上遵循了孩子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以及成人教育的特點,家長、教師可以依此逐步培養(yǎng)孩子的良好行為習慣,加強孩子思想道德素質的培養(yǎng)。目前,一些孩子思想行為習慣較差,特別是感恩之心缺乏,出現(xiàn)了令人遺憾和痛心的現(xiàn)狀,那么,如何增強學生的感恩意識?我定位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與學生心與心的交流
生活中,我們是父母,更是良師、益友。
現(xiàn)在的學生,他們思想活躍,愿意接受新東西,追求時尚,但自控力較差,不夠堅強。要做學生的良師益友,首先必須了解學生,與學生心與心的交流。每當新學期開始時,我總要事先向前任的任課教師或班主任了解我所授課班級學生的情況,做到心里有數(shù)。上第一堂課時,我便做自我介紹,談對同學們的初步了解,談這門課的授課方法及學習方法,讓同學們也能初步了解老師,為今后的交流打下良好的基礎。在教學中,注意營造一個寬松的教學氛圍,在課上、課下加強與同學的交流,隨時了解他們的學習、生活情況,替他們排疑解惑。
二、言傳身教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偉人是孩子的榜樣,教師更是學生身邊的榜樣。學生其實很善于觀察與思考,對你的一言一行,他們都在觀察并做出相應的評價和反應。如果他們切實地感到老師的人格魅力,他們會產(chǎn)生歡迎老師的傾向,并心悅誠服地接受老師的教育和指導,他們的一言一行也會受到影響。 所以,具有良好的自身形象,是教師取得教育成果的極為重要的前提。樹立榜樣形象,對學生愛之愈深,教育效果愈好,高度的工作責任感,堅定不移地辛勤耕耘,最終才能獲得豐碩的育人之果。只要學生有進步,就值得鼓勵; 只要我們感恩意識強,學生就會受到感染。
三、開展家庭感恩小活動
如結合婦女節(jié)、父親節(jié)、教師節(jié)等節(jié)日,引導學生自制小卡片或小制作贈送父母、老師、同學,表達自己的感激之情;如布置親情作業(yè),學生每周要為父母洗一次腳,每天幫父母做一次力所能及的家務,學會以實際行動感恩,不辜負父母、老師對自己的期望等。
四、閱讀感恩書籍 唱感恩歌曲
精選一些描寫感恩之情的文章,如:《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朱德《我的母親》、魯迅《我們現(xiàn)在怎樣做父親》、豐子愷《給我的孩子們》 、梁曉聲的《母親,我不識字的文學導師》、賈平凹的《父親的半瓶酒》等,通過家庭閱讀,感受親情的溫馨,感受母愛和父愛的偉大。
利用現(xiàn)代化工具,播放感恩歌曲,用心唱感恩歌曲。如《世上只有媽媽好》、《白發(fā)親娘》、《感恩的心》、《兒行千里》、《?;丶铱纯础贰ⅰ赌赣H》等。
“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感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基本道德,然而當今學生感恩意識的缺失已是普遍現(xiàn)象,應引起廣泛的關注。感恩教育是德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作為教師,我們要從認知層面、情感層面、實踐層面,通過行之有效的措施對學生進行識恩、知恩、感恩的教育,使學生知恩于心,報恩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