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象是詩歌中最基本、也是最關鍵的要素,而古詩人物形象鑒賞,既是語文教學中的難點,也是語文高考中的難點。用“原形閱讀理論”來審視這一難點,我們發現,其“難”主要是由學生鑒賞古詩人物形象方面的相關知識不夠造成的。這些與閱讀鑒賞相關的知識屬于原形閱讀理論中的“外部知識參照系”,它們涉及面廣、門類多,能夠反過來影響閱讀鑒賞。鑒賞古詩人物形象是一種能力,但這種能力的獲得頗不容易,學生只有了解了與所鑒賞的古詩詞相關的知識,才能對詩詞中的人物形象作正確的鑒賞。古代詩歌中的人物形象,可以是作者塑造的人物,可以是詩人攝取的歷史人物,也可以是主人公自身。鑒賞人物形象,需要把握人物形象的身份特征,分析人物形象中蘊含的情感態度、典型意義。
首先,要了解古代詩歌常見的人物形象:
(1)不慕權貴、豪放灑脫、傲岸不羈的形象。如李白。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表現了他淡于富貴、傲視權貴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羈、豪放自負的性格。
(2)心憂天下、憂國憂民的形象。如杜甫。“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詩人并不僅僅停留在個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現了他憂國憂民的性格。
(3)寄情山水、歸隱田園的隱者形象。如陶淵明。“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展現的是悠游自在的隱居生活,表現出詩人對官場的厭惡,對田園的喜愛。如王維。《山居秋暝》通過對晚秋時節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寫,表達了對山水風光的喜愛。
(4)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形象。如陳子昂。《登幽州臺歌》寫前不見圣賢之君,后不見賢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無限,不覺悲傷的流下眼淚,塑造了一個空懷報國為民之心卻不得施展的懷才不遇的知識分子形象。
(5)矢志報國、慷慨憤世的形象。陸游和辛棄疾的許多詩歌都反映出他們忠心報國,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鮮明。
(6)友人送別、思念故鄉的形象。如李白的《贈汪倫》。
(7)獻身邊塞、反對征伐的形象。如王翰的《涼州詞》,王昌齡的《出塞》表現了他們忠心報國,獻身邊塞之情。而杜甫的《兵車行》則體察人民痛苦,反對戰爭。
(8)愛恨情長的形象。如柳永。《雨霖鈴》寫與所愛女子離別時的無限憂傷和別后相思的綿綿情意,塑造了一個愛恨情長的藝術形象。
其次,要學會分析人物形象。
分析人物形象時,先讓學生判斷人物形象是詩中塑造的人物形象還是詩人自己的形象(或稱抒情主人公形象),接著讓學生分析這一形象的基本特征,最后說出這一形象的意義。
那么,人物形象鑒賞技法有哪些呢?
鑒賞人物形象,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指導學生將詩歌文本與相關知識對接:
1.知人論世,關注背景
古詩閱讀鑒賞要盡可能了解詩人的有關情況,諸如身世、經歷等,從而設身處地地揣摩詩人的心境,以其人觀其詩,這樣才能提高對詩歌的理解和鑒賞能力高考詩歌中的人物形象分為作者塑造的藝術形象(如琵琶女、劉蘭芝)和抒情主人公形象(作者自己,如《雨霖鈴》中的“我”、陶淵明《飲酒》中所塑造的形象)。)
寄托是古人賦詩的普遍現象:或借詩歌以抒寫懷才不遇、沉居下位之苦;或感發其報國無門、不為當道所重之憤;或逞其離愁別緒、物是人非之感;或敘其命運無常、孤苦無助之難。
2.分析描寫手法,抓住人物特征
詩歌塑造形象的手法很多,可以對人物形象的肖像、語言、動作、神態等做直接描寫,也可以間接描寫,從側面去烘托。但無論是直接描寫,還是側面描寫,都必須準確地抓住人物的特征,以此來體現人物的內在品質。因此,在閱讀鑒賞詩歌,分析人物形象時,要注意抓住對形象的描寫手法,來分析人物的特征。
比如《陌上桑》中對秦羅敷的描寫“行者見羅敷,下擔捋髭須。少年見羅敷,脫帽著帩頭。耕者忘其犁,鋤者忘其鋤。來歸相怨怒,但坐觀羅敷。使君從南來,五馬立踟躕”就是從側面來襯托人物之美麗的。
3.體察寫作意圖,注意聯想想象
古人寫詩時,常通用含蓄、雙關、象征等手法,明言此而實言彼。所以,我們在分析人物形象時,有時不能只就文字表面意思進行分析,要注意體察詩人的寫作意圖,結合詩人身世際遇,展開聯想,正確分析。
比如唐朝詩人秦韜玉的七律《貧女》:“蓬門未識綺羅香,擬托良媒益自傷。誰愛風流高格調,共憐時世儉梳妝。敢將十指夸針巧,不把雙眉斗畫長。苦恨年年壓金線,為他人作嫁衣裳。”雖句句是寫貧女,其實句句是為不得志的貧士而寫,字里行間流露出詩人懷才不遇、寄人籬下的感恨。
人物形象鑒賞題如何規范作答?答案一般由三部分構成:
(1)概括塑造了怎樣的形象(思想性格)
(下轉2—7版中縫)
(上接2版《如何鑒賞詩歌人物形象》)
(2)結合詩句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有時可省去)
(3)指出表達了什么感情或有什么意義答題示例
◆分析柳宗元的《江雪》中漁翁的形象。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參考答案】
(1)概括形象特點:本詩塑造了一個清高孤傲的形象。
(2)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在這樣一個寒冷寂靜的環境里,那漁翁不怕天冷雪大,忘掉一切,專心釣魚,形體雖然孤獨,性格卻顯得清高孤傲,甚至有點凜然不可侵犯似的。
(3)指出形象的意義:這個被幻化了、美化了的漁翁形象,實際上正是詩人擺脫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寫照。
總之,我們在鑒賞中,我們最好把握以下兩個方面:
(1)鑒賞依據——人物(肖像、行動、語言、神態、心理)、環境(自然環境、社會環境)、情節。
(2)鑒賞角度——所寫人物身份性格、所寫人物的思想感情、作者對所寫人物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