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高考卷中,文言文翻譯分值一反常態地增加到10分之多!這就讓文言文翻譯成了高考復習的一個重點。文言文翻譯要求考生用現代漢語的詞匯和語法來翻譯所提供的文言語句。它是高考文言文考查中的一種綜合性的考查方式,旨在考查考生是否真正讀懂了文章的內容,進而測試其閱讀文言文的真實水平。根據高考試卷的實際操作情況來看,發現許多考生作題不得要領,丟分現象比較嚴重。那么,如何做好高考試題中的“文言文翻譯”呢?下面我就略談一二。
首先我們看一看文言文翻譯的基本要求:信:忠實于原文內容和每個句子的含義,不隨意增減內容。達:符合現代漢語的表述習慣,語言通暢,語氣不走樣。雅:用簡明、優美、富有文采的現代文譯出原文的語言風格和藝術水準來。但是學生在翻譯過程中很難達到這樣的要求,經常出現如下的問題:憑空想象(忽略語境),丟三落四(信息遺漏),只圖大概(不求精確),原封不動(該譯不譯)。那么我們如何避免這些問題從而達到翻譯的基本要求呢,下面我提出幾點方法。
從宏觀上看:聯系語境,推斷大意。把要翻譯的文句放到原文中去,在整體閱讀的基礎上,聯系前后文推敲判定,整體理解。觀其大略,切忌斷章取義,只見樹木,不見森林,應當做到\"詞不離句,句不離段\"來翻譯文言句。
再從微觀上來看看我們如何翻譯句子。首先我們要抓住關鍵字詞、特殊句式!把握直譯為主,意譯為輔的原則。下面先從抓關鍵詞方面來看一看:我們首先要把握常用的120個文言實詞、18個文言虛詞,把握句子中實詞、虛詞用法和意義,即以理解實詞和虛詞為基礎,對詞類活用(詞類活用主要有名詞作狀語,名詞、形容詞作動詞,動詞、形容詞作名詞,名詞、動詞、形容詞的使動用法、意動用法及為動用法,數詞的特殊用法等。其中以名詞作狀語,名詞、形容詞作動詞,使動、意動為重點。)、一詞多義、古今異義、通假現象及偏義復合詞等要特別留心。
另外我們還可以具體運用文言文“六字翻譯法”:留,指凡朝代、年號、人名、地名、官職等專有名詞,皆保留不動,因為這些詞一般都無法與現代漢語對譯。例: 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 (《岳陽樓記》) 其中的“慶歷四年”、“滕子京”、“巴陵郡”分別是年號、人名和地名,翻譯時都可直接錄用。換,隨著時代的發展,古漢語中有些詞語已經不再使用,或者是意義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有的詞義擴大了,有的詞義縮小了,有的詞義發生了轉移,有的感情色彩發生了變化,有的名稱說法已經不同等。因此,翻譯時,應該用現代漢語替換的地方必須替換,千萬不能以今義當古義。
上面我們分別從宏觀和微觀上作了分析,在我們具體翻譯時,可按下列步驟進行: 一、先將古今漢語語義基本一致的地方抄下來,將比較容易理解的內容對譯出來,然后將現代漢語無法或不需要翻譯的詞語刪除,以便將完全不懂的詞語突出出來。二、將完全不懂的詞語放到原句、原文中去揣測,大致推斷出它的意思。三、最后統一整理答案,注意前后協調和語句通順流暢。
最后,將翻譯的要領總結為一首口訣,希望對廣大考生做好文言文翻譯有所幫助。“保持對應,力求直譯。直譯不便,酌情意譯。比喻借代,互文婉曲。言簡緊縮,繁筆鋪敘。釋解當頭,活用注意。多種用法,古今聯系。保留古名,刪除無意。替換改變,補齊略句。遇有倒裝,調整詞序。得分要點,關鍵詞句。”還有一個溫馨提示:翻譯完后,一定要檢查兩個方面:一是錯別字,二是翻譯的句子是否有語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