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質教育是按照社會和人的發展的需要,遵循教育教學規律,面向全體學生,以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為核心的教育。初中語文實施素質教育關鍵在于課堂教學,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探討。
一、初中語文教學的素質教育內涵
素質教育的初中語文教學是依據國家的教育方針,著眼于學生及社會長遠發展的需要,以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為宗旨,以注重培養學生的態度、能力,促進他們德智體美勞等方面生動、活潑、主動地發展為主要特征的教育。教師不是讓學生在做大量的應試練習,而是積極引導學生多讀課外書,多寫課外筆記,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和寫作習慣。
二、初中語文教學如何實施素質教育
1.轉變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觀念,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
教師在進行教學時要了解學生,發現學生,不僅提高學生的智商,而且要提高學生的情商;不僅要開發學生的智力因素,而且要開發學生的非智力因素。除把學生培養成為四有新人外,還要在傳授基本知識過程中著力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使學生成為身心健康的人。要做到這一點,初中語文教師不但要有科學的頭腦、高尚的人格、先進的思想、淵博的知識,而且要有熱愛學生、了解學生的心理,成為學生的朋友。同時用自己求真求善求美的精神去培養求真求善求美的一代新人。
2.明確教學目標,準確理解和正確處理教材
在制定課堂教學目標時,教師心中應當清楚這篇課文在單元中的地位和作用,在整冊書中的地位和作用,運用系統論的原理正確解決部分與整體的關系,做到全局在胸,步步緊扣,這樣就可避免教學的盲目性。
3.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習慣
(1)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興趣
教師要注意授課技巧,巧妙地在傳授知識、培養能力的同時,將一些與課文有關聯的樂事、趣事、知識穿插在教學中,讓學生樂中學、學中樂。這樣既完成教學任務,又達到了開拓學生的視野,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的目的。
(2)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在課堂教學中,主要培養學生具備以下良好習慣,以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
首先是認真聽課習慣。教師必須精心設計好每一節課的教學過程,以吸引住每一個學生的注意力,努力為學生創造一個專心聽課的良好環境,讓學生能專心聽講。
其次是質疑問難的習慣。教師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要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保護其智慧的火花,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求知欲望,善于啟發學生大膽提問,敢于質疑問難,敢于超越教師,并逐步形成習慣。古人云:“學貴知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說的就是質疑問難的重要性。
第三是勤查工具書的習慣。教師要讓學生自己動手查工具書,以逐步形成習慣。這是素質教育要求“授之以漁”的體現,為學生在讀課外書時,遇到不懂的字詞,能自覺地查一查工具書,讓工具書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
第四是認真做聽課筆記的習慣。做聽課筆記,可以使學生動腦動手、消化知識、理清思路、提高聽力和記憶力、集中注意力和鍛煉思維等,提高學習效率。
第五是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獨立完成作業不僅是學生牢固掌握知識、訓練思維能力的重要手段,而且是一種良好的道德品質。它可以克服學生懶惰、不愿動腦動手、不思學習的有效手段,有利于塑造學生的健康人格和形成自主能力。
4.遵循教學規律,優化課堂教學
課堂教學優化,要以低耗、高效、優質為標準,堅持以學生主體、自主學習、主動發展的原則,
正確處理學習語文與認識事物、語文教學與思想教育、傳授知識與發展能力、教與學的關系,牢固樹立面向全體、全面發展的教學觀。加強教學的整體性,把準課堂教學的興趣點、語言訓練的立足點、能力培養的落實點、思想教育的滲透點,避免教學環節的支離破碎,避免繁冗的串講、串問。要在感知語言整體的基礎上講讀課文,一般按整體——部分——整體的順序教學,且講練相融,變講讀為加強聽說讀寫訓練,使每個學生都能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聽說讀寫綜合訓練,都能在教師的指導下讀懂書,掌握讀書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意志品質,都能在語言訓練過程中受到思想品德教育,發展智力,陶冶愛美情趣,鍛煉觀察、思維、想象、記憶等能力。
5.加強學法指導,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首先教給學生預習方法,促使學生發揮學習的主動性。講課前,布置一些深淺恰當的預習要求,讓學生課前根據要求動腦、動手、動口,初步領會課文內容,找出疑難問題,上課時再聽老師講解,重難點就迎刃而解了,學習也積極主動。
其次要教給學生閱讀方法。一是讓學生學會理解詞語。理解詞語的方法很多,除查字典外,還可以采用行之有效的結合環境、聯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詞語。二是讓學生理解句子。因為理解句子是讀懂課文的基礎。在教學時,教師要指導學生掌握理解句子的方法,提高學生自學能力。通常采用抓關鍵詞理解句子和結合上下文理解句子。三是讓學生學會分段和歸納段意。分段和歸納段意是有規律可循的,只要學生掌握其方法規律,就可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就記敘文而言,分段一般按時間順序、按空間變換、按事情的發展順序、按問題或事物的不同性質、按總分關系的結構、按空行為標志等劃分;概括段意一般按綜合法、摘引法、取主法、標題法、合并法等進行。四是學會歸納中心思想。通常從課題入手、從理解作者議論和抒情的部分入手、從理解時代背景等進行歸納。五是教給學生自己評價所學效果。讓學生學會自己出一份試卷考自己,出題前教師把出題的原則和方法教給學生,使學生感受答題難,出題更難。這樣不僅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而且通過梳理知識、分析總結,鍛煉了思維能力,真正達到了復習的目的。
6.積極開展語文課外活動,拓寬學生的視野
《初中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初中語文教學以課堂教學為主,課外活動是語文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它可以加速培養并提高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可以豐富學生的生活,開闊視野,增長知識;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發揮特長,發展個性;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使學生受到思想教育。”因此,在教學中,要恰當地、有目的、有計劃開展語文課外活動,讓課堂教學和課外活動兩條腿都動起來,促進素質教育的實施。
綜上所述,我們必須從初中語文這門學科的特點出發,抓住契機,深入初中語文教學改革,通過自身素質,在教學中扎扎實實落實素質教育。為了學生的素質和能力的發展,我們更應充分發揮語文學科在學生素質教育上的優越性,在教學方法與學科素質教學乃至學生的整體素質發展的聯系上作廣泛的、立體的探討,以求真正提高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