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背著“五講四美三熱愛”長大的“70后”,思想正統,可用又紅又專來形容。而現在我教育的對象,都是在糖水中長大的“90后”。他們是家中的“小皇帝”,也是社會的寵兒。他們張揚“自我中心主義“的個性,相對比較缺乏團隊精神,個別自尊心極強,叛逆心極強,自以為是,性格孤僻,行為極端,一旦遇上挫折,不堪一擊。況且,他們又生長在網絡信息時代,網絡知識豐富,信息特別靈通,但有時心靈又空虛至極。所以我對這些“小皇帝”們一點也不敢怠慢,在工作實踐中不僅要講究方法,更要講究藝術。
一、整體布局,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
民主與集中可以使班集體變得更有凝聚力,更加團結向上。但一盤散沙如何才能凝聚起來?最好的辦法是用瓶子裝起來。同樣,面對一盤散沙般的班,也要制定一些“契約”來讓他們遵守。無規矩不成方圓,于是我決定讓他們自己制訂“契約”。新學年開始,我就在班上舉行“我為班級獻計策”的主題班會,經過一番論戰之后,一致同意,由班委先擬好班規,再用“外儒內法”的方式,給“違規者”先以儒家方式進行教化,再用法家方法進行法治,可選擇讀班規或抄班規等。遲到,曠課,早退更是依此執行。“契約”是他們自己討論的結果,所以誰違規誰就得主動受罰,誰也沒有怨言。這一節主題班會既讓他們自己當家作主,充分體現了民主,又讓最他們知道什么是集中,更懂得了紀律的重要。 其實利用這樣“請君入甕”的方式讓學生自己制訂他們愿意遵守的“契約”,比班主任制訂的的班規管用多了,也容易服人。每個同學心里也就有了一個共同的約定:“班級光榮我光榮,我為班級爭光榮”。這樣,一個嶄新的自我,一個嶄新班級的團隊意識也就形成了。
二、網狀管理模式,發揮張揚個性
近年來,教育部門倡導的是“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育理念。鼓勵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個性化見解,以鍛煉學生獨創性思維。在班級管理上怎樣才能更好地處理好這個問題呢?我就是運用現在流行的“網狀管理模式”來管理班級的。在這種模式的結構中,班主任起著擔綱作用,學生處在這個整體的管理網絡中。它的實質是:班主任充分調動每一個學生的積極性,使他們由被動接受管教變成主動參與管理。由此使學生之間形成一種相互影響的管理關系的網絡,以達到“綱舉目張”的效果。其主要特征是:以班主任為綱要,以班委會為骨干。這種結構是一種動態的整體,在這個網絡里每個學生的位置、角色在不斷變化著。例如在團隊活動中,一些組織能力較強的,交際能力強的學生就處在管理者的地位。在辯論賽上,一些語言表達能力強或者是藝術能力強的學生又可處在管理者的位置。這種模式十分有利于發揮每個學生的主體作用,每一節課,每一項活動都有可能成為每一個學生的主戰場,一段時間下來,他們的個性和亮點都得到了充分的展現。
三、利用網絡,與學生進行心靈溝通
是教育工作者,就應該有能夠奉獻真誠愛心和與同學真誠交友的品格。時下社會的獨生子女、離異家庭子女、留守兒童的性格各異。獨生子女們大都心性孤傲、唯我獨尊、心理脆弱、受挫能力不強;離異家庭子女、留守兒童的性格大都內向、偏激、無助、自卑。針對這種情況,我充分利用互聯網知識共享的便利,向浩如煙海的網絡瘋狂地學習,跟上潮流。通過網絡,我加入了同學們的QQ群,經常關注他們的動態。于是,我平時上Q跟他們暢談人生的遠大理想,探討人生的價值意義,交流為人處世的體會,談笑時用語風趣幽默,敞開心扉;留言時多用一些勵志的名言警句,使他們逐漸擺脫思想壓力,開闊胸懷。
網絡QQ搭起了我與學生溝通的橋梁,讓我們從心開始,從陌生到知己,關系越來越融洽,學生給予我的信任,也讓我在班上的一言一行更有感染力、號召力和說服力。
四、更新觀念,提升自己,與學生共成長
終身學習是當今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加上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學生獲取知識的渠道是多樣的,教師不再是知識傳授的唯一來源,學生懂得的知識,許多我們老師也不一定懂得,導致教師的地位不再是以前的權威神圣且不可侵犯。要想得到學生的尊重,教師必須學會反思,更新觀念,改變其固有的角色,不斷提高自身的素養。尤其是網絡知識,我們更是應該努力進修,跟他們一起玩,一起潮,這樣他們肯定覺得你既有師長的威嚴,也有朋友般的友愛,教師和學生之間就形成了一種亦師亦友的融洽的關系。良好的紀律也就會很容易培養出來,良好的班風學風也就隨之形成,優異的成績也就會隨之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