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讀多練,是學好語文的基本方法。課外閱讀可以提高中學生的文化素質,健全他們的人格,學會知識的遷移和拓展。不妨在強化課外閱讀方面多下功夫,讓山區學生在閱讀中逐步提高寫作能力。
新課程標準“思考·領悟”要求:“根據自己的目標,選讀經典名著和其他優秀讀物,與文本展開對話……通過閱讀和思考,吸收中外古今優秀文化的營養,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行為準則,樹立積極向上的人生理想。”必修課程“閱讀與鑒賞”提到:“具有廣泛多樣的閱讀興趣,努力擴大自己的閱讀視野。學會正確、自主地選擇閱讀材料,讀好書,讀整本書,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一年內課外自讀五部以上文學名著及其他讀物,總量不少于150萬字。”
但瑤族地區高中學生因為生活在粵北貧困山區,受著“經濟欠發達,信息流通慢,教育水平較低”的客觀因素影響,課外閱讀的意識欠缺,課外閱讀能力低下。從學生本身的層面上分析,許多學生不能積極主動地大量閱讀,普遍存在以下幾種情況:對課外讀物不感興趣;不會選擇閱讀材料;看書求速度不求質量;有著較強的功利意識。
當然,從學校教育本身來說,也存在一些弊病,如圖書室藏書量小,數量遠遠不足生均15本這個要求,且書籍較為陳舊。新鮮的、與當代高中生生活密切聯系的書又少,不能吸引學生的興趣。加之學校的課程設置中,能留給學生閱讀課外書的時間不能保證,沒有專門用于閱讀課外書的時間。從家庭和社會層面上來說,目前農村絕大多數家庭中父母本身沒有閱讀書籍的習慣,閑暇時間也以電視為主。
加強高中生的課外閱讀,培養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寫作能力,是實施新課程標準條件下,扎實推進素質教育的需要,也是堅持先進文化方向、加強學校精神文明建設的需要,更是廣大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的迫切需要。
一、指導學生進行“自主型”課外閱讀,激發學生寫作興趣。
指導課外閱讀同樣應從激發興趣開始。有了興趣學生就會主動地尋找課外讀物,并能自覺地克服困難,解決問題,得到教益。課外閱讀應遵循自愿的原則,因為語文課外活動的主要任務是盡一切可能發展學生的興趣和才能。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和特長,自由選擇語文課外閱讀的種類和內容,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使自己在精神上、個性上得到充分的發展。
但是山區學生見識少、閱歷淺,選擇讀物時往往帶有盲目性、隨意性,這樣就不利于提高閱讀的質量。因此,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指導的過程中既要注意激發和尊重學生的閱讀興趣,但又要注意避免放任自流,克服“偏食”現象,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閱讀一些有益于身心發展的讀物、有益于鞏固課堂教學效果的讀物、與自身生活密切相關的讀物。
學生有了閱讀興趣,也有了一定的閱讀方向,還要有一定的閱讀方法。閱讀方法的指導寓于課堂閱讀教學之中,以教材為依托,向學生展示科學的閱讀方法,強化幾種基本的訓練:選讀法,瀏覽法,精讀法,摘讀法,批注法等。然后放手讓學生根據不同的讀物,用自己喜歡的方法閱讀,養成良好的學習心理,主動學習、主動發展。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了,自然會帶動寫作的興趣,渴望將自己的閱讀感受用準確優美的文字表達出來。有些寫作功底較好的學生會迫不及待地在班里展示自己的成果。師生合力揚起課外閱讀的風帆,讓寫作的翅膀更有力量!
二、引導學生選擇合適的課外閱讀讀物,自覺積累寫作素材。
要想將閱讀感受順暢地表達出來,需要積累大量的素材。學生的個性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閱讀的內容,學生的情感取向決定著學生選取的閱讀材料,選取的閱讀文體,影響著學生的閱讀行為。
山區學生的性格比較內向,做事比較拘謹,篩選信息的能力也比較弱。要做到有效積累,教師就要在學期伊始先確定好一學期的作文內容。作文內容的選擇是關鍵,要形成序列化。不是教師隨手拈來,也不是僅僅依據教材規定的寫作內容確定,而是結合教材的訓練重點、新課程教學的要求,以及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和生活熱點,由學生自己來選擇確定,不求高遠,但求人人有話可說。在此基礎上,學生就能夠根據一學期的作文內容積累自己感興趣、富有時代氣息、引人思考的素材。
學生在教師的統籌安排下,充分利用課外讀物,積累了大量精彩實用的素材。學生乘課外閱讀的東風,強化了篩選信息的能力,加大了對社會生活思考的力度,培養了創新能力,并做到了自覺積累寫作素材。
三、讓學生學以致用,靈活運用課外讀物,自主進行個性寫作。
學生邊閱讀心儀的作品,邊進行有效積累。接下來就要學會將自己的想法流暢地表達出來。
學生在閱讀各種名著的同時,筆者還讓他們堅持每天讀《韶關日報》、《南方日報》、《語文周報》、《讀者文摘》等時代性較強的刊物,并堅持寫下自己的閱讀感受。這樣可以培養學生的毅力和耐性,使他們養成良好的思維和寫作習慣。
學生一開始寫的時候只是三言兩語,內容膚淺,道理說不清,描寫不夠細致……筆者就引導學生模仿《語文周報》里的“專家點評”、“鑒賞分析”、“我手寫我心”等內容,學著從不同角度講述自己的真實看法,或者聯系實際進行評論,或者進行相關相近的聯想,或者描繪心中的藍圖等。一點一點地要求學生動手寫,循序漸進。一段時間后,大部分學生能靈活地運用課外讀物,進行個性創作了。雖然寫作層次參差不齊,但步子邁開了就是好事情。
山區的學生雖然學習能力可能遜于城市學生,見識也較少,但他們刻苦勤奮,自強不息,渴求“用知識改變命運”。揚起課外閱讀的風帆,將他們領進知識的殿堂,在優美經典的文字中遨游,奏起優美的旋律,寫下動人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