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的整體心理狀況是健康向上的,有理想,有成就感,自尊心強,渴望獲取知識,探知外面的世界,積極融入社合,有集體榮譽感,更熱愛祖國。由于處于青春期,高中生難免沖動急躁,有些叛逆,特立獨行,難于接受他人的建議,尤其是與父母有了隔閡,這是代溝造成的。這些狀況,教學中一定要關注,因勢利導,進行適當的教育,同時,也不能忽視那些個體。千人千面,天底下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每個人的心理世界也是神秘的,活躍的,豐富的,躁動的,只有關注這些個體的精神世界,才能搞好教學。
那么高中生有哪些個性心理特征呢?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我發現有這樣四種類型,并給以適當的教育,使學生快樂的學習成長。
(一)自尊型。這些人過于自尊,聽不得他人的評論,尤其是負面的。同時,他們也是脆弱的。這些學生的表現為:教師批評不得,善于表現自己,認為自己是最棒的,容不得他人指手畫腳。這類學生的教育對策應該是:多鼓勵表揚,同時告訴他,尊重他人才能贏得他人的尊重,才能維護自己的自尊心。強烈的自尊心產生的原因有這些方面:單親家庭的孩子,受父母離異的影響,在心靈上留下陰影,以為別人都不關注他,因此,像刺猬一樣提防別人,以自身的經歷來感受這世態炎涼。有的受喪失父母之痛影響,從悲傷中難以自拔,像蛋殼一樣極易破碎,因而表現的相當自尊,把自己封閉包裹起來。有的孩子是留守兒童,從小自己長大或在爺爺奶奶的寵愛下長大,只知道父母是遠在他鄉打工的人,負責定時打錢過來,交學費時才想起父母。因為,缺失家庭關愛,缺失親情的高中生往往會這樣。教師安排課堂互動讓學生間的友情發酵,用友誼來彌補情感的空白,同時,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向學習,在學習中尋找樂趣。盡管這些學生在課堂上有一些過激行為,我們也要包容他們。課堂上喧賓奪主的小動作無非是引起他人注意的方式,遲到早退也是這些心理使然,我們要理解他們并疏導之。
(二)自卑型。由于自身、家境、兒時受到的刺激等,往往使這樣的學生心理上感覺低人一等。因此不敢與他人交往,躲在一邊孤芳自賞,羨慕別人的衣著,發型,生活方式等。久而久之,自慚形穢,做事謹小慎微,生怕別人譏笑,從而限制了思想的觸角。這些人,往往循規蹈矩,從不越雷池一步,課堂上回答問題燕語鶯聲,細聲細氣,從不抬頭看人,寫在作業本上的字跡過于秀氣,讀課文總是死記答案,覺得自己的想法不合理,以至于到了高中階段,也不敢有自己的想法、追求,總是亦步亦趨,人云亦云,拾人牙慧,總之,影響到了個人成長,在融入社會方面更是令人堪憂。對這樣的學生應該培養他們的勇氣,告訴他,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是勇士,敢于嘗試,我的青春我做主,我能行。
(三)放任型。有這樣一些學生,自習課上一邊說話一邊寫作業,甚至,一邊聽音樂一邊看書,完全旁若無人,自由自在,沒有紀律,沒有約束,課堂上倒頭 就睡,在教師授課時吃喝,追逐打鬧,這樣的狀況在小學課堂上還屬正常,在高中課堂上已屬異態。高中的學習需要精心思考,對知識梳理整合,縝密的思維,大量精力的投入,因此,這種 放任型學習要不得。這樣的心理源于個性較強,過于自私,可能是家庭環境優越,有可能是家里的最小的孩子,父母家長都順著他,缺乏合作意識,更不會分享。因此,需要疏導他,嘗試著與人分享。高中語文課堂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梁實秋的《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時,安排學生各自準備,找出文章中寫梁啟超的細節描寫來揣摩人物的品格,然后,大家在課堂上展示分享。同學們抓住了眼神、衣著、聲音等方面來領悟梁啟超的博學、自信、幽默。一位平時放縱的學生也認真傾聽同學們的發言,并給以掌聲,輪到他了,由于準備充分因而更精彩,同學們報以熱烈的掌聲,在這樣的合作中品嘗到了學習的樂趣,也培養了合作意識。我相信播下的這樣一顆種子一定會長成參天大樹。
(四)AB型。所謂AB型,就是學生在教師面前表現得光鮮亮麗,私下里看色情小說,打網絡游戲,喜歡暴力。這種心理狀況其實是缺乏與他人、社會的溝通,性格分裂,在同學面前的保證、承諾很快就忘了,表面上靦腆,其實內心很躁動。這種心理狀況形成的原因是:做了乖孩子能得到家長的愛,很在乎他人的評價、反響,維護個人的尊嚴,其實內心很張揚,骨子里有自己的追求。對這樣的學生如何教育呢?因地制宜,就是把他內心的追求與家長的需求統一起來。培養學生遠大的理想,為理想而奮斗。鼓勵他放飛夢想,釋放激情,確定自己的夢想是成功的開端。盡管各人目標不同,但追求夢想的過程是一樣的,同樣美好、精彩。這是人生的體驗、財富,值得去珍惜,珍藏,實踐。
學校教育不是制造統一規格的產品,而是因材施教的,“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教師不能改造每個人的個性,但是,可以因勢利導,使他們的個性發揮到極致,健康、快樂的成長才是教育的終極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