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簡稱國家規劃綱要)在工作方針中明確提出:“把提高質量作為教育改革發展的核心任務。”全面提高教育質量,大力推進素質教育,對教師既是一種新的機遇,又是一種新的挑戰。《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以下簡稱課程標準)課程的基本理念提出三維目標:“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維目標其實是素質教育的具體體現。如何完成這三維目標?如提高教育的質量?筆者認為教師除了有深厚的專業知識、廣博的相關理論、豐富的教學藝術外,還應在課堂教學中充滿激情。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有激情的課堂教學,能夠使學生帶著一種高漲的、激動的情緒從事學習和思考,對面前展示的內容感到驚奇甚至震驚,學生在學習中感受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體驗到創造的歡樂,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偉大而感到驕傲。”激情是一種靈魂的震撼,是一種靈感的火花;是一種藝術的熏染,是一種美的陶冶和體驗。它是語文課堂教學藝術的真正魅力所在,是取得語文課堂教學效果的催化劑。
語文教師在課堂上如何飽含激情地啟發、提問、講敘、剖析,為學生創設聲情并茂的藝術境界,讓學生在獲得知識的同時得到美的享受呢?筆者認為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催化:
催化一:教師號準“情脈”,依“情”入文。
文學作品除了寫人、記事、說理之外,都有情感發展的線索。如《普通高中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語文1(必修)》(人民教育出版社)第三單元的三篇散文所寫的都是真實的人或物;都充滿濃烈的情感意蘊和厚重的人文意識;都有一條貫穿全文的情感線索。《記念劉和珍君》的情感線索是:悲→憤→激勵;《小狗包弟》的情感線索是:高興→快樂→憂慮→歉疚;《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的情感線索是:敬仰→欣賞→贊美。教師只有在掌握文章內容的基礎上,理清文章情感脈絡,方能和作者同呼吸,共歡笑,齊哀婉,把自己真正地融入到作品中去。讓自己感動,才能感動學生。
催化二:教師找準“情眼”,引出“情泉”。
當教師理解和體會到文章深厚的思想感情,并為作品中的人物、情節、場面所感動后,教學中如何把這種情感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來呢?筆者認為教師應找準“情眼”,引出“情泉”,讓這汩汩而涌的情感之泉滋潤、灌溉學生的心田。我們說詩歌有“詩眼”、文章有“文眼”,其實情感也有“情眼”。“情眼”是統攝全文的神韻,為全文定下了情感的基調,通常表現為一個詞、一句話或一個段落。如《荷塘月色》中,開篇第一句話“這幾天心里頗不寧靜”,便是作者不滿現實的黑暗而又無法超脫的苦悶心情的流露。教師引出“情泉”的過程實際上也是學生在學習課文的一種體驗過程。只有教師不斷地引出“情泉”,才能不斷地豐富學生的人生閱歷,獲得情感、智慧和意志的體驗。
催化三:教師借“情”入法,營造“情境”。
體會文章的情感內涵,引起學生共鳴,與作者進行情感碰撞與交融是人們追求真理的原動力。要培養學生追求美好事物的高尚情操,最有效的莫過于以情感染。“文章本是有情物”,作者總是把他濃烈的感情滲透在所描寫的人物、場景、情節之中。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倘若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情感無法投入,語文教學也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課程標準提出“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師在深刻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尊重“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原則,多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多用一些教學方法,結合教師自己的教學語言,把課文的各種情感因素傳達給學生,帶領學生披“文”入“情”,讓學生體驗這些情感,同作者產生共鳴。這樣,才能使學生很好地理解課文,感受作品的魅力。教師要將自身的情感熔鑄于教學之中,或深沉,或激昂,或歡悅,或哀婉,用熱情、激情、真情去撞擊學生的心靈,掀動其情感的漣漪,令學生置身于充滿濃烈氣氛的情境中,從而受到感染,喚起內心相應的情感。例如,在教學《念奴嬌·赤壁懷古》一文時,深知其想象豐富,氣勢雄偉,充滿了豪邁的氣概。為了使學生更好地理解蘇軾的感情,我運用富有氣勢、鏗鏘有力、充滿激情的語言進行聲情并茂的朗讀,很快就把學生吸引了,學生情緒受到感染,從而全身心地投入了學習。
催化四:教師以說煽“情”,以演示“情”。
充滿激情地教學,這是對教師最基本的教學要求。筆者認為語文教師應該有演說家語言犀利,跌宕縱橫;嚴密精謹,滴水不漏;妙語連珠,機敏風趣的演說睿智。學習和揣摩他們的演講技巧,掌握語言運用的規律,注意運用聲音的輕重、緩急、停頓、起伏和語氣的變化來描摹形象,敘說情節,渲染環境。展示意境,以說煽“情”。同時應具有演員那種善于運用目光、面部表情、手勢、姿態等勢態語言來表情達意的本領。教師進入課堂,熱情投入“演員”角色,營造輕松和諧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在課堂上可以輕松愉快地學習及接受知識,讓整個課堂活動心情愉快,思維活躍,精神飽滿,師生沉浸在愉悅的空間里,共同創造最佳的教學效果。
總之,一個感情充沛、激情四射的語文教師,他的課堂一定是活躍充實、別開生面的。因為老師的激情會感染學生,進而點燃學生情感的火花;因為老師的激情會熏染學生,進而蕩起學生興趣的漣漪;因為老師的激情會震撼學生,進而激起學生學習的動力。點燃火熱的激情,那么高中語文教學藝術的天地里一定會枝繁葉茂,開出更燦爛的花,結出更豐碩的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