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靈活的教學內容回歸作文的生活源泉
生活是語文的外延,生活是學科知識存在的生命源泉,是學科知識生命活力之所在,我們要樹立大語文觀。寫作就是生活的智慧再現,因為學科知識是人們長期社會文化實踐的智慧結晶,是人類文化的抽象概括,是現實生活情境的升華。以往的學校教學嚴重脫離了現實生活,形成一種獨立于社會文化之外的“學校文化”,是附加在學生身上的一種負擔,并非學生自身升華的重要組成部分,造成學校、社會、學生之間斷層。因此,我們要找回學科知識活力,讓作文教學回歸現實生活。
書本上的知識豐富,是人類文化的傳承和記載,卻和現實生活有一定的距離,又由于中學生的知識、經驗有限,很難全面理解書本的內容,對書本知識的學習興趣就有所減小。為了改變這種狀況,尤其是改變作文教學空洞的說教、文體的呆板限制等弊端,讓學生作文言之有物、言之含情、言之出新,我們就要建立開放性的作文教學,把學校、家庭、社會、自然緊密的聯系起來,以教室為起點,讓學生回到生活實踐中親身感受家庭、社會的人情世故冷暖、美與丑、善與惡等,親身體驗人類知識的獲得和升華過程,領悟自然界的規律并探討其中的奧秘,激起他們生活的情趣,從內心切實關注社會、家庭、自然,關注人類的生存和發展,為自身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
二、靈活的教學形式開拓作文教學的廣闊空間
《語文課程標準》表述寫作教學性質和地位:“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造性表達的過程。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寫作是為生活、為人生的,是一種生命的活動,是人生存和發展的需要,這把寫作提高到一個極其重要的位置,我們在作文教學中要采用靈活的方式,努力為人的生存發展服務。
第一、自由命題減少束縛。這必須拋棄過去一味的定題目、定體裁、定中心和結構的傾向。寫作不能只重形式和技巧,要重內容,可以多些自由命題,遵循寫真求實的原則——說真話、實話、心里話。
第二、開放課堂增加內涵。在命題自由的基礎上,可以解除作文的時間限制,留給學生時間去觀察、思考、體驗、感悟,寫真實的自我、真實的生活、真實的人生。
第三、開展活動實踐寫作。為了進一步調動學生的寫作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為他們的全面發展提供契機,我們可以把課內外結合起來,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實施作文教學。
三、靈活的評價機制搭建學生多樣的展示平臺
作文教學要樹立學生發展本位的評價觀念,建立形成性的多元評價。人們的認識具有主觀能動性,要讓評價的功能(反饋調節、展示激勵、反思結構、記錄成長、積極導向)得到最大的發揮,就必須讓被評價者最大限度地接受評價結果。
第一、講求“實事求是”。在作文教學的評價中,要以鼓勵、表揚等積極的評價為主,采用激勵性的評語,盡量從正面加以引導,注重學生的發展。要以“寫生活、抒真情”為評價的首要標準,讓學生認識到作文寫真實的生活,寫自己熟悉的事情,才有話可說,才能具體明了。在寫實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展開聯想和想象,進行廷展式的合理大膽虛構——寫作有創意的表達。
第二、評價手段靈活化。對作文教學的評價要堅持開放性和全面性原則,學生是評價的主體,我們要尊重個性差異,采用靈活多樣的方式方法,讓評價主體得到全面發展。
第三,注重修改能力的評價。寫作能力的培養,多寫只是一個方面,還要重視多改,重視考查學生在修改過程中完善主旨、豐富材料、調整結構、潤色語言文字等,這是培養學生具有嚴謹的寫作態度和自覺過程意識的重要途徑。學生自改互改,揚長避短,促進相互間的合作,共同提高寫作水平。
合理的評價標準和原則,靈活多樣的評價方式,以學生為評價主體,加強了教師、學生和家長之間的溝通、理解,少了一些武斷,多了一些客觀,激發作文教學的生機和創造。
樹立新的教育理念,以豐富的教學內容、濃郁的時代氣息,教師給學生營造更大的發展和創造空間;強調人文精神、開放意識,重視過程評價和學生自我評價;貼近學生的生活,讓他們都能享受寫作帶來的快樂和成功,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相信作文教學一定會有“天光云影共徘徊”的美好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