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常說平平淡淡才是真,教師無疑是平凡的,但卻又在平凡之中蘊藏著偉大。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把每一件簡單的事做好就是不簡單!我可以是平凡之人,但絕不可做平庸之人!在平凡中認識自己,體味自己,發現自己才是人生快樂的真諦!我自信,但我從不自負。在堅信自己選擇的同時,我也明白要真正當一個國家和人民都滿意的好老師并非易事。法國作家盧梭曾告誡我們說過:“沒有榜樣,你永遠不能成功地教給學生以任何東西。”法國作家羅曼·羅蘭也說過:“要撒播陽光到別人心中,總得自己心中有陽光。”我想,這里的“榜樣”和“陽光”就是對我們每個教師的師德最起碼要求。俗話說:“親其師,則信其道;信其道,則循其步。”作為學生人生旗幟和路標我們,只要心中有追求,有信念,就能夠不斷地向好老師的標準靠攏,做一名好老師。
一、在平凡之中追求偉大
大學畢業后,我沒有刻意去追求什么高官厚祿,也沒有妄想去干一番驚天動地的大成就,而是義無反顧地選擇當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師。不是我毫無志向,而是我的夢想終于在這一刻開始成為現實。因為我明白在我成長的歲月里,我的每一步都離不開老師的幫助和教導。每次重大選擇和轉折關頭,都是老師給我指點迷津,讓我順利地翻過一道道山,越過一道道坎。我的老師讓我讀懂了為師者的偉大,從教的念頭也在那一刻開始萌發。當我從教后,秉承老師的教誨,虛心向老教師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素質和業務水平,對學生寬嚴結合,尊重學生,始終以“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一切”作為自己的職責,以平和心認真做好教育教學工作。當我的學生在若干年后,或能事業有成或能堂堂正正做人,那就是我當老師的最大自豪、驕傲和成功!
二、在平靜之中的滿懷熱情
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作為教師的我們只有坦然“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才能做到心平氣和、客觀理性,以清靜心看世界,以平常心求生存,才會對我們的發展現實和未來生活充滿信心,把自己的聰明才智施展在工作崗位上,把精力集中在個人和社會的發展上。老師只有擁有平靜之心,才能不為外界干擾,專心做學問,深入鉆研、不斷充電,讓自我不斷更新,學高為師,把最新的知識、最實用的技能交給學生;只有老師擁有平靜之心,才能不計個人得失,不為名利,身正為范。老師只有擁有平靜之心,才能冷靜理智的處理學生問題,不偏不頗,合理公正。
三、在平常之中的極強責任感
所謂責任感就是指個人對自己和他人、對家庭和集體、對國家和社會所負責任的認識、情感和信念,以及與之相應的遵守規范、承擔責任和履行義務的自覺態度。它是一個人應該具備的基本素養,是健全人格的基礎,是家庭和睦,社會安定的保障。責任是一種使命,一種做人的態度。有責任感是教師干好本職工作的前提,更是我們做好教書育人的巨大內在推動力。我始終牢記自己作為一名教師的職責,教授知識固然是重要,但我更有責任教會他們如何做人。常言道:“為經師易,為人師難。”這首先就要求為師者必須率先垂范,注重言傳身教的一致性。孔子說過:“其身正,不令則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每個教師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一思一想、一情一態,都清晰而準確地印在學生的視網膜里、心光屏上。當我們老師面對問題學生時,就更加要求我們用耐心和高度責任感教育我們的學生,用極強烈的責任感做好每件與教育學生有關的事情。要始終以“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為信條來鞭笞自己,勇敢承擔起作為師者應負的責任。
總之,在以后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將一如既往地以“為了一切的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來激勵自己,不斷學習修煉自己的品格和必備的基本能力,使自己真正成長為不辱使命感、義務感的教師,把自己的全部學問和愛心貢獻給學生、貢獻給教育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