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計在于春,上好新年第一課,對于整個學期的學習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這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有利于增進師生感情。新年后第一節語文課該上什么內容,是語文老師苦惱的問題:講評期末考卷,早已失去時效性;講解新學期要求,顯得重復羅嗦;講述春節知識,又顯單調乏味;講授新課,更是怨聲一片。對于新年第一課,教師應該另辟蹊徑、巧花心思,讓學生順利從假期過渡到學習中來。
筆者把第一課的三維目標分別設計為:1.了解春節的來歷及相關的文化知識。2.加強語文與生活的聯系,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應用能力。3.培養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愛好,塑造學生健全的人格。下面筆者將根據預設的三維目標,談談如何在教學內容、教學形式、教學評價等方面增加特色,上好新年第一課。
一、教學內容生活化,提高學生學習主動性,增強學生的文化意識
新年第一節課,選取以春節為主題的語文知識作為教學內容,既迎合節日的氣氛,也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把節日的氣氛順延至課堂學習中去。筆者把教學內容設計為春節的故事、對聯知識、成語接“龍”、新年短信等四個部分。“春節的故事”又分為年及其習俗的來歷、春節各地的風俗習慣兩個環節,其目的在于開拓學生語文視野,培養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興趣;“對聯知識”包括貼對聯、重組對聯、擬寫對聯三個環節,重在增長學生的人文知識,引導學生對生活中各種文化現象的關注;“成語接龍”包括成語積累和成語故事兩個環節,重在增加學生的文化積淀,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新年短信”又分識別修辭和擬寫短信兩個環節,重在引導學生領悟語文與生活的關系,學會用語文知識來豐富生活。
二、課堂教學游戲化,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強學生的語文應用能力
有好的內容還要有活的形式,才能真正帶動課堂氣氛。將課堂教學娛樂化,這既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又能夠激發學生的大腦思維。新學期,學生最渴望得到的是老師派發的紅包,筆者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采用多種的游戲形式開展課堂教學,給予勝利的同學獎勵,以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春節的故事”主要采用講故事比賽的形式,每組各派一個代表,在規定的時間內講一個與主題有關的故事,重在鍛煉學生的口頭語言表達能力;“成語接龍”主要采用搶答和猜謎的游戲形式,搶答時學生每次必須說出五個含有龍字成語(不得與別人重復),猜謎則通過繪畫或動作提示讓學生互相競猜成語,重在培養學生調動知識和形象思維的能力;“對聯知識”、“新年短信”主要采用小組比賽的形式,每個小組發一張信紙,用于擬寫各組員創作的對聯和短信,看哪一組寫得又快又多又好,這個游戲重在提高學生的語文運用能力,培養學生的語文創新能力。
三、課堂評價多樣化,調動課堂氣氛,塑造學生健全的人格
課堂評價是一節課必不可少的組成要素,評價主體應是根據學生的學習狀態作出藝術的評價。恰當的評價有助于營造課堂氣氛,調動學生思維,進而塑造學生健全的人格。所以教師在教學評價上也要巧花心思
1.評價主體多元化。為體現游戲的公正與公平,在對游戲結果的評定上采用老師評價、自我評價、小組互評等形式,這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學生對自我的認識,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
2.評價語言多樣化。在課堂教學中評價語言顯得尤為重要,這種語言評價不僅是筆頭上的,還有口頭上的;不僅是有聲的,還應是無聲的。老師的一個紅勾、一句“很好”、一個贊許的點頭、一個肯定的眼神都是對學生莫大的鼓勵,這種即時的語言評價有助于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增強學生克服困難的信心。
3.評價引導個性化。在學習過程中,學生的表現各有不同。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給予不同的評價,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
新年第一課的教學設計可以靈活多變,但不能為了增強課堂的娛樂性而偏離教學大綱,這必須是一節真正意義上的語文課;也不能因為是游戲學習而無視學生的認知規律,游戲設計必須有一個由淺入深的過程。所以因材施教、寓教于樂才是上好新年后第一節語文課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