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的內心和現實無時無刻不在激烈的碰撞和糾結著,人面孔的左右半區極不和諧的表現,一定程度上正受到這個影響。
在我們的智能手機上,有一款應用軟件常常弄得人哭笑不得,它叫左右臉軟件。先自拍一張正臉照,左右臉軟件就會自動生成4張照片,分別是原圖、左右臉合成圖、左臉圖和右臉圖,并顯示左右臉的吻合程度,吻合度越高就越完美。然而,大多數人驚奇地發現,自己的左臉圖和右臉圖相差甚大,一個人就仿佛擁有三張不同的面孔。人的左右臉不對稱究竟意味著什么?
左右臉不對稱是受到左右腦控制的影響
在普通人看來,左右臉軟件更像是一個惡作劇,可30多年前就開始解讀面孔研究的美國心理學家利奧波德·貝拉克,早就發現這種不對稱也許揭示了更為深層次的內涵。
眾所周知,人的大腦有左右半球之分,右腦對具象的東西更敏感,與想象力、創造力有關,它掌控著人類內在的情感、直覺和知覺,也被稱為潛意識的部分。而左腦更多地涉及到邏輯思維,主管語言和處理數字以及抽象思維的能力,它控制著知識、判斷、思考等,這是顯意識的部分。而左右腦對人身體的控制是交叉的,大腦的右半球對身體的左半部分有著更大的影響,反之亦然。因此,利奧波德·貝拉克認為這向人們提出了某種暗示。
人類潛意識中的情感,也就是內在的情緒是人們對自己和對生活表現出的一半的基本態度,由于他主要發源于右腦,因此,更容易從面孔的左半部分表現出來。而那種經過更多控制的或有意識做出的反應,源于左腦,所以更多從面孔的右半部表現出來。中國人說:相由心生。這個心也可以理解為大腦,也許正是這個意思。
更有趣的是,利奧波德·貝拉克還發現,縱然根本的性格可能更多的是表現在面孔的左半部,但是給觀察者心里留下強烈印象的未必如此。他的解釋是,“就觀察力而言,觀察者的左眼受右腦支配,很可能比右眼的直覺更敏銳,而左眼在看對方時,是與被注視者的右半臉相對的,因此,右面似乎給觀察者的印象更深。”對著鏡子看自己也是如此。
重要的是解讀面孔的含義
不過,利奧波德·貝拉克在《解讀面孔》一書中也承認,這些說法更多的仍是推測,過于籠統地認為左臉總是暴露根本情感的一面,右臉總是呈現較受歡迎的社會面具,是片面的。
北京大學生理心理學教授沈政解釋,這是因為人類大腦左右半球的分工并不是絕對的。左右半球間有很多神經纖維連接,某一半球的沖動都可以通過這些橋梁傳遞給另一個半球,而它對面孔的控制也并非完全的交叉控制,就眼睛而言,有三分之一是由左右腦同側控制的。
“人類作為高級動物,腦的高級功能已經不完全是在左右這個維度上去區分了。” 沈政說,事實上,學界越來越重視,大腦前后部位的分工,單一的視覺、聽覺、知覺在大腦后邊,而越是復雜的思維、情感是在大腦前額葉,其中額葉還有背外側和內測之分,一個是對外部環境的理解和認知,一個主要處理來自身體內部的訊息。
因此,沈政認為,人類復雜的思維和情感,與其說是兩半球的不同導致的,還不如說是額葉內外側的差異。用左右半球去解釋人類精神生活的高級部分,有一定的關聯,但絕不是全部。
左右臉表達了不同的自己
今年是電影明星瑪麗蓮·夢露逝世50周年,除了懷舊那張性感的面孔,也許還能直接讀出她的悲慘經歷。
前文是一張夢露成熟時期的照片,修飾的痕跡不多,在面孔中間以垂直畫線把面孔分為左右兩半,合成的左臉圖,目光下垂,顯示出憂傷、困惑、痛苦,她看上去是那么脆弱和迷茫。而她的右臉圖,眼睛周圍雖然帶有微笑的痕跡,眼神也平和一些,但是卻沒有明顯的情感流露,而是一種呆滯。
“她從來都找不到現實和內心的平衡,她的一生都在這樣的掙扎中度過。”國家注冊心理咨詢師林曉說,事實上,在夢露還是青澀的女孩時,她左右面孔的照片與她成熟期表現的內涵沒有任何的差別。“這是因為她童年的創傷在6歲以后就很難被改變。”
夢露的例子讓人們看到了面孔不對稱顯露出的性格中的兩方面。然而,當林曉用系列持槍搶劫殺人案制造者周克華的頭像照做實驗時,驚奇地發現,其面孔對稱性非常好。 “這意味著周克華始終以本我的狀態活著,社會、環境都無法改變他對這個世界的認知,冰冷且殘忍。”她說。
解讀面孔為了認知并改造自我
人的內心和現實無時無刻不在激烈的碰撞和糾結著,人面孔的左右半區極不和諧的表現,一定程度上正受到這個影響。
在林曉看來,解讀面孔,重要的是探索自己,了解平時自己并不關注的那部分,從而改善自我。
對于那些對自己的面孔不滿意的人,如今可以通過整形的方式,獲得一個讓自己滿意的結構或者形狀,甚至是某種意義上的左右對稱。
但是,林曉認為,有的人通過改變容貌,影響了自己的內心,讓自己變得更積極、自信,這是最佳的結果。相反,如果只改容貌而不改變自己的內心,那么人的表情不會欺騙自己,面孔中能表達自己內心的部分依然顯得不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