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融危機和歐債危機中不能自拔的歐美諸國,從來沒有這么殷切地期望中國人的到來。
在剛剛結束的紐約亞洲藝術周期間,為期4天的佳士得亞洲藝術春拍共取得6900萬美元的成交額。佳士得亞洲藝術主席和國際主管喬納森·史通(Jonathan Stone)說:“佳士得引領了紐約亞洲藝術周市場。”中國古代工匠精湛的手藝受到熱烈追捧,如特別罕有的宜興蓮瓣式水丞和由黃花梨制成的頂級家具。
而蘇富比歐洲及亞洲藝術副主席、亞洲區執行董事司徒河偉(Henry Howard-Sneyd)說:“我們在整個亞洲藝術周的拍賣共收獲了6,180萬美元,高出高位估價2,000多萬美元。中國古代書畫拍賣的佳績再次奠定了紐約作為亞洲藝術市場全球中心的地位。”
毫無疑問,佳士得和蘇富比的亞洲藝術周拍賣吸引了大量來自中國和西方的買家、收藏家和經銷商。
與此同時,荷蘭那個南部小城馬斯特里赫特也迎來了TEFAF(歐洲藝術和古董博覽會)25周年的生日,這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古董博覽會之一。可以說,主辦方和歐洲古董商們是如此期盼著亞洲面孔的出現,以至于見到中國人就直接套近乎。展會主辦方在“中國購買力”抵達的當天就舉辦了歡迎酒會,這在TEFAF 25年的歷史上還是首次。事實上,中國購買力也沒有讓他們失望,3月20號,中國買家在短短5個小時內于現場購下了總價值約為3000萬人民幣的古董和珠寶,橫掃了從珠寶到青銅器等跨越各種藝術門類的展位。
所以,TEFAF歐洲藝術基金會的報告有理由宣稱,中國已取代美國,成為全球藝術品和古董的最大買家。從經銷商和拍賣銷售的綜合數字來看,中國在全球藝術市場份額在2011年上升了7%,達到了30%,美國以29%的市場份額位居第二。報告分析指出,不斷增長的財富和充足的國內藝術品供應是中國藝術市場蓬勃發展的強勁動力。事實是在2010年中國藝術品市場的規模就已經超過了美國。
與紐約亞洲藝術周遙想呼應的是,3月26號結束的中國嘉德2012年首場四季拍賣會在北京以2.9億元人民幣的總成交額強勢收槌,也進一步印證了中國市場的強勢信心。此場拍賣的中國書畫部分以2.3億元的成交額、11個專場均高達80%的成交率華麗收場,為今春的拍賣市場增添了一抹亮色。
市場表現遠遠高于人們的預期,中國購買力已不僅僅限于奢侈品店的豪放也讓世界為之癲狂。那么,2012中國藝術品市場的春寒還會來嗎?事實上,真正的考驗還在后面。請關注本期市場專題—把脈2012。